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汽车生活

时移势易

  半岛

  

  有点像十多年前的吉利,在浙江车企界“被黑马”的众泰,也搞了个汽车学院。动静很大,引来各方关注。当地媒体更是欢呼,“从此有了高等应用型汽车类人才‘摇篮’”。汽车学院,并不是新鲜事,十多年前,吉利就办了一个,但当时却是少有声息,少有人知。

  十几年时间,何以有霄壤之别?

  十几年前,中国的汽车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全国那么多厂家加起来的全年产量,一百多万辆,不及通用公司的五分之一;私家车更是少得可怜,大概千分之一的比例,狭窄的马路上,空空荡荡,绝没有今天人人都是“堵神”的繁荣喧哗景象。如此,不用说吉利出了个汽车学院,几乎如同默片,即便是李书福造车,吉利本身问世,引发的声浪,也不过尔尔。人们更多的是对李书福能不能造出一辆可以坐人的汽车的疑问。

  十几年时间,在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汽车业会有多大作为?恐怕不用说了吧。一千三百万辆,全球第一产销大国的头衔,足以将十几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图景描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需要说的是,一路狂奔之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渴了,一种对造车人需求的饥渴。如同一个身体积弱的人,在刘翔一般狂跑之后,大口喘气,挥汗如雨,急需补充能量一样。虽然今天的造车,甚至李书福的农民造车,都不需要敲敲打打了,而是一条条的现代自动化流水线,但那是一千多万辆车呐,再怎么现代化,再怎么自动化,流水线上隔十米站个人,你说该要多少人?更何况,原本造车的家底,就这么可怜的一点。财,不用说,历来都称“一穷二白”,或者像媒体喜欢描述的李书福一样的民间造车者,带着几个人、借了几十万元,白手起家什么什么的,虽然夸张,总是脱不了个“穷”字;才,更有点不好意思,高学历的,本来就学汽车的一线技术人才,只占了少数,占多数的是半路出家,或原来根本不沾边的。可就是连这样半路出家的人,都让车企有饥渴的感觉。即使是“共和国的长子”——一汽二汽上汽,真正的专家,从理论到研发、管理、操作的高手,也寥寥可数。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马路上跑的汽车,大多依然冠着一个个洋名;合资企业里最重要的技术专家,最重要的核心技术,都是洋人,都在洋人手中。中国车企,缺才,饥渴,而最为饥渴的是那些刚刚崛起的才子们不屑屈就的造车民企,包括众泰!

  于是,就有了饥渴交迫之下的育才冲动,就有了吉利汽车学院、众泰汽车学院,就将有更多的形形色色的汽车学院学校,就有了今天众泰汽车学院比去过吉利汽车学院轰动得多的关注。时移势易!


浙江日报 汽车生活 00020 时移势易 2010-06-04 nw.D1000FFN_20100604_4-00020 2 2010年06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