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世界·教育诗

心灵的图书馆

  记者 童桦 肖国强 通讯员 纪正鸿

  

  峰源小学有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图书室。室内四面白墙,一扇窗户正对着一个蘑菇养殖棚,图书被列成三排整齐地排放在六张老旧的课桌上,也没有图书管理员……面对这一学生们课余精神生活的寄托场所,与其说它是图书室,倒不如说是图书堆放地。

  这样的环境真能让学生们自由借书,启迪智慧吗?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这些问题的解答,牵涉到方方面面,也让全校13位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绞尽脑汁。

  其实,在众多村小中,峰源小学颇具代表性:全校6个年级91人,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平均每个班只有15名学生左右。“学校教室少,能够摆放书籍的空间不多;经济实力也有限,不可能常常采购最新的课外书;还有师资力量薄弱,没法安排一位专职图书管理员。”峰源小学校长叶建新有着自己的苦衷。 

  然而,土地和经济实力是制约村小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吗?语文老师金海霞觉得,师资的流动性和不持续性,造成每个新来教师都要面对对学生兴趣进行摸底、和学生交朋友的新挑战,这让图书征订和管理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另外,在目前传授知识的教育目标下,图书馆的作用也受到了限制。很少有学校认为它们需要用图书馆来支撑对教学内容的扩展,以及教学手段的进步。

  在交谈中,许多学生流露出对一年难得一次进城逛新华书店的渴望,以及对家长同意其购买书籍的期盼。孩子们知道最新的书籍是什么,也清楚课外知识会带来更多的好处。但种种制约,使幼小的心智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童年?书本到底能带给他们什么?

  “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让我们一起,过呀过呀快乐的节日。”看着那些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听着他们的节日欢歌,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集社会之力构建的村小图书馆计划,不应只停留于捐赠一桌、一椅和一柜书。更多的,应在家长心中树立起知识的标杆,共同营建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心灵图书馆。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教育诗 00014 心灵的图书馆 2010-06-02 nw.D1000FFN_20100602_11-00014 2 2010年06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