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世界·人物志

陈必铮:寓言人生

  通讯员 周旻澍 张敏

  

  陈必铮在书桌前坐了下来。每年的“六一”节,他都要在当地媒体——《温岭日报》上发表专门写给孩子们的寓言,作为节日礼物。

  而今年,生了30多年糖尿病的他,身体已大不如前,甚至连走路都有些困难。“希望今年还能坚持写下去!”陈必铮感叹道。因为,有很多读者和可爱的孩子在等着他。

  1978年的一场大病,改变了陈必铮的人生。他的胃被切除了3/4,糖尿病又接踵而至,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他不得不中断十多年的从医生涯。

  在肉体和精神几近崩溃时,他的中学老师、中国当代寓言的开篇人金江先生,给他写了整整五页的一封信,肺腑之言让他感动,也让他萌生希望。于是,陈必铮,这个年逾四十的“文学门外汉”,走上了寓言文学创作之路。

  1979年,《东海》杂志刚刚复刊,陈必铮发表了第一篇寓言作品《月亮的苦恼》。他以“月亮照不暖人”作为镜子,写了“借光”的苦恼,并以太阳作观照,表达了要发出自己光热的渴望。在以后的创作中,他更注重在作品里融进自己对人生的认识与体验。

  带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潜能的探询,他在自己的寓言世界里艰苦地跋涉。特殊的生命体验,形成了陈必铮寓言的特殊气质。《九三浙江文坛》一书评价他的创作时称:当思想中融入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时,他也就变得格外灿烂迷人了。

  对大多数写作的人来说,灵感一闪,一伸手紧紧抓住,就可以进入狂热的创作状态。可是,对陈必铮来说,一激动就会在节骨眼上发生低血糖,头晕出汗,心脏剧烈跳动,手颤抖得握不住笔,全身软弱得立刻要瘫倒似的。

  陈必铮开始做笔记。书中、桌上、床头、口袋里都放着铅笔,任何时候,只要思想一闪光,随手就抓过笔来写上几句。如今他已经累积了近100本生活感触笔记和知识感触联想,把不再复返的思想火花和创作激情留存下来。

  在病魔发作的间隙,他创作了大量的寓言作品。这些短小的寓言,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生命露珠在霞光中闪烁,映照出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也映照着他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积极追求。

  《空袋子》是陈必铮的成名作,被收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一书,先后有27家出版社将这篇寓言选收入集。他说,自己创作的寓言中没有一篇是一挥而就的,每篇作品都是改了又改,才敢拿出去见人。“天慧与才气,与我都无缘,创作就像带着脚镣在跳舞。”

  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来说,越是厄运相逼,越能激发出抗争的潜能。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陈必铮仍然寻求将创作的触角伸入多种文体,使寓言作品不断产生裂变,除传统格式外,还创作了系列寓言、科学寓言、笔记小说寓言,以及手机短信寓言等。

  孤单地守望自己的这块麦田,有时候会觉得异常寂寞。“现在我翻阅自己的这一篇篇寓言作品,想起他们当初怎样孕育,怎样降生,又怎样被人迎接出去,今天依然活在世上,我心里涌起的那股欣慰之情,难以言表,称其无怨无悔,实不为过。”

  到目前,陈必铮已创作发表了500多篇寓言作品,先后出版了《真理的父亲》、《真理赶路》、《狼笑鹿》、《真理旅行记》和《偷吃禁果的孩子》等5部个人寓言作品专集。《中国少年儿童60周年典藏》、《中国当代寓言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寓言卷》等100多部寓言集收录了他的作品,还有20多篇被译成英文、日文走出国门。他的寓言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浙江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以及“金江寓言文学奖”。 

  “六一”前夕,陈必铮将新近出版的500本寓言作品集《偷吃禁果的孩子》赠送给温岭市部分中小学校。太平小学六(4)班的孩子们给他写了封信,信中说:“全班同学迫不及待地阅读了《偷吃禁果的孩子》……在您的笔下,月亮会睡觉,动物会说话,哲理更深刻……”

  世上没有比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带来智慧更宝贵了。看到自己写的书受孩子们喜欢,从中得到快乐和智慧的启迪,陈必铮感到幸福。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人物志 00015 陈必铮:寓言人生 2010-06-02 nw.D1000FFN_20100602_4-00015 2 2010年06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