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创富年代·商道

欧元坠落

  谢国忠

  玫瑰石顾问公司

  董事

  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无约束资本主义的终结,欧洲债务危机则意味着无约束福利社会的终结

  欧洲各国领导为经受债务危机的南欧各国提供了总额约1万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该援助计划目的在于“震慑”市场。然而,这种震慑仅仅维持了短短数天,目前的欧元在贸易中比援助计划实施前更为弱势。

  这对解决主权债务危机毫无用处。欧洲过高的福利成本、竞争力的下降,才是其高债务和高财政赤字的根源,这很难轻易解决。

  从表面上看,欧元区问题似乎并没有美国、英国或日本那么严重。但是,欧元区同美国、英国或日本并不一样。当事态严重时,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把债务货币化,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显然,市场也会有足够的容量。

  但是,欧元区各国并不能独自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当一个小国如希腊陷入危机,欧洲中央银行可以独立行动,强制执行债务纪律,并拒绝将债务货币化。而把债务货币化,等于不经别国同意而花人家的钱。欧洲中央银行并没有足够的空间。

  当前的拯救计划要求希腊政府削减相当于其GDP10%的开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成功的先例。像希腊这样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体,很难想象它能够在经济萧条期减少如此多的开支。真若这样,经济必然崩溃。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一团糟。

  此外,其他南欧国家的赤字同样很高。市场预期,西班牙或葡萄牙将重蹈希腊的覆辙。

  很多分析师都认为,欧元是一只“双头怪物”,很难长久。南欧国家财政平衡性差,通胀率高,因而常常陷于贬值的压力。而北欧国家的财政平衡性强,通胀率低,货币非常坚挺。作为结果,南欧国家的利率很高,而北欧国家则实行低利率。

  贸易赤字不断增长,这表明南欧国家日益丧失竞争力。日久天长,贸易赤字全累积成了外债。终于有一天,市场察觉到,这些借贷者难以偿付贷款。于是,危机就爆发了。

  财政平衡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度和社会政治活力,因而不可能很快发生变化。而欧元区南欧各国又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释放这种内部压力,因此它们可能不得不放弃欧元。由此可见,欧元并非坚不可摧。

  放弃欧元,对德国是件好事。德国接受欧元,完全是因1989年为两德统一所付出的牺牲。在欧元瓦解、每个国家回归自主国家货币前,所有人都会把存款转移到拥有强势货币的国家。

  这意味着拥有弱势货币的国家货币终有一天会大幅贬值,而在强势货币国家的金融机构将不得不承担巨额损失。对于存款的流动,强势货币国家将担负更多的义务。他们不得不加印钞票,去救助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但如此做,强势国家的货币也会彻底垮掉。

  美国金融危机意味着无拘束的资本主义的终结,而欧洲的债务危机则意味着无拘束的福利社会的终结。有人认为,欧洲中央银行会采取比美联储更为严格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它只会采取与美联储力度差不多的措施。这意味着,欧元将会重新定价,以反映欧洲中央银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至于欧元将贬值多少则很难量化。我认为,欧元正在进入超调范围。超调可能将使欧元跌至1欧元兑1.15美元。但在今年年底前,有可能反弹至1欧元兑1.25美元。

  欧元区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币值就是证据之一。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是扩张性的,但它会产生相对弱势的货币,从而从别处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对于他国来说,最终的影响更多是负面的。

  严厉的财政政策无论对内对外都是紧缩性的。欧元的调整幅度过大,以至于对他国的负面影响也很巨大。欧元区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它可能影响到全球经济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幅为4%,但很快这个数字就可能被调整到3.5%。

  一直以来,由于应对危机的方法总是带有货币贬值倾向,这导致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超过了GDP的增速。尽管缓慢的全球经济增速似乎只会带来通货紧缩,但这也会使货币供给更充裕,从而加剧通货膨胀。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商道 00014 欧元坠落 2010-06-01 nw.D1000FFN_20100601_8-00014 2 2010年06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