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创富年代·掘金

“西子”:会造电梯,就会种菜

  6月中旬,杭州市绿园小区和丁香公寓的业主们会多一种买菜方式:打个电话,点点鼠标,新鲜的有机蔬菜就会送上门。为这两个小区提供特供菜单服务的,是一家名叫“亿家信”的代购店,这正是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进军农业的第一块招牌。

  进军农业,“西子”不是一时兴起。

  10年前,在装备制造业做得风生水起的“西子”,承包了1500亩土地开始种养业,将收获的产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客户。去年,“西子”成立浙江三农物流有限公司,与杭州市政府联合开出杭州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今年,又建起8个生态农产品基地,打出“亿家信”有机农产品品牌。

  只要是在互联网,丁磊怎么“玩”都不稀奇,但一养猪,就成了新闻。“西子”也是如此。当很多人猜测“西子”进军农业的“玩票”意图时,董事长王水福说,“我们对现代农业的兴趣不亚于竞标大飞机,‘西子’要闯出一条用工业方法驾驭现代农业的商业模式。”

  造电梯的法子,拿来种菜养猪

  说起造电梯,“西子”无疑位居国内最优秀之列。

  一台电梯,零部件数以千计。“西子”的基本经验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关键是选准供应商。但是,“西子”并没有想到,这条基本经验居然也适用于种菜养猪。

  2008年,“西子”与杭州市郊10多户农民签订协议:由“西子”提供种苗、定期配送养料,农户只负责种菜养猪。然而,10个月下来,农产品一检测,质量参差不齐。

  “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取决于卖产品的人。”浙江三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一芝发现了问题所在,造电梯是流水线作业,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易于标准化。而农产品质保全凭农户个体的意识,“一畦蔬菜施的是牲畜肥料,还是农药,不放到检测仪下,根本区别不出。”

  于是,“西子”做出一个判断:进军农产品市场,合作伙伴应该是新型农民,他们有知识,自我把关意识强,懂得规模化生产。

  去年开始,许一芝带着团队考察了杭州经济圈内上百个乡村种养点,经过村、乡、县三级筛选,今年初,最终在湖州、嘉兴等地圈定8个生态种养基地,基地的农产品培育检测由“西子”无偿全程参与,产品首先保证“西子”的采购。

  选定了供应商,“西子”的第二步,就是把流水线作业的标准化理念,引入到种菜养猪里,再造农产品生产的“流程标准”。

  在8个生态基地,都贴有“西子”制作的一份《戒欺》说明,上面写有“亿家信”农产品的“路线图”:种养定点基地、生产过程控制、质量过程控制和不定期抽检。农产品临市,有两道门槛:一个是基地的检测,一个是检测室的检测。为此,“西子”还投资20多万元购进了一套进口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及辅助设备,它能一次检测60个品种,并在1小时内出检测结果。

  具体到无公害蔬菜的标准,“西子”规定,收割前20天内不能施农药,这比国家规定的时限推前了5天。这多出来的5天,农残量如何甄别?蔬菜拿到中心检测室切碎、加入缓冲液、震荡萃取、上机检测,“这个数据,代表着西子农产品的品质。” 许一芝说。

  建冷库,“冻”出新鲜安全

  “西子”是有先见之明的。

  今年3月,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今年将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而就在去年,“西子”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建一个12万平方米的多功能物流基地。

  许一芝也很愿意谈这个,“像我们这样种菜养猪,没冷链物流体系可不行。”

  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中国的人口75%集中在城市,25%在农村,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理论源于实践。许一芝曾经考察过欧洲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在那里,他发现,超市的冻鸡标签分别贴有红、黄、蓝三色,代表有机、无公害、养殖,消费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这让他立刻联想到,放到国内,只要是冰冻的,一定是卖得最差的,不是消费文化差异,而是老百姓不放心。

  所谓的“黑洞”,正是在这里。浙江是农产品消费大省,需求旺盛,产出有限,而农产品的保鲜期又短,如果冷链物流跟不上,供需就会失衡。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靠抗生素、激素催生的农产品就会大量出现。

  “建冷库,确保更多的安全农产品流向市场。”许一芝说,解决了保鲜的后顾之忧,农民种养有机食品才会更有信心。而一旦投放市场的安全食品多了,又会挤压不安全食品市场空间,实现“良性循环”。

  在物流基地,“西子”投资3000多万元在建的农产品冷库,引进了日本全套控温设备,库内温度能够低至—60°C,是目前我省最先进的冷库。“以前老百姓想吃金枪鱼,超市需要提前从日本预定。今后可以直接从这里配送了。”许一芝说。

  引厂进店,打造新商业模式

  去年11月,“西子”与杭州市政府合开出杭州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引进2800多种有机产品,进行集中配送。按照规划,三农物流基地将集中全球所有的优质农产品进行集中展示。

  “农业也有微笑曲线,‘西子’要做的就是渠道和品牌。”许一芝如是说。他告诉记者,自己深受“恒源祥”的启发,靠着“引厂进店”的经营模式,在没有自己产品的情况下,成功打响了品牌。

  杭州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要走的也是这条路。在这里,展销中心免费检测农产品,帮助推销。每种单品只允许摆放三个品牌,一旦有更好的产品出现,末位品牌立即下架。 

  对农户而言,“西子”的这种做法很划算。以鸡蛋为例,单品的每次检测项目多达40项,如果自己去检测,费用将近8000元。农产品可以贴上自己的品牌,由“西子”集中进行展示,定价由农民说了算。最近一次在上海举行的杭州市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上,安吉“天池鸡”就成功拿到多份订单。

  借助优质农产品,“亿家信”的品牌自然不难打响。但是,“西子”的盈利点在哪里?

  “在代购服务费上。”许一芝透露说,网络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模式。网上下订单,今后也会成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亿家信’打的正是‘订单式上门配送’的概念,从中抽取一定的服务费。”

  这一实践,从社区配送开始。在绿园小区和丁香公寓,今后三年,由展销中心提供的菜单,其中包括蔬菜、禽蛋类、肉类、海鲜水产类以及配料和进口食品,菜单每月更新一次。业主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告知需求,每周二和周五展销中心将送菜上门。如果合作情况比较好,“绿城”在杭州的楼盘都会推广这一新模式。

  下一步,“西子”将会在社区周边开更多的农产品旗舰店,通过“线下展示,线上交易”的方式,将需求直接联网反馈到农户那里,实现供求无障碍对接。

  “我们朝着上市的目标,来经营‘亿家信’。”对于未来,许一芝正雄心勃勃。也正因此,他毫不讳言,已经做好了三年赔本的打算。而通过三年的探索后,将走出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出来。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掘金 00015 “西子”:会造电梯,就会种菜 2010-06-01 nw.D1000FFN_20100601_4-00015 2 2010年06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