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版

德国中小企业送上门

  记者 苏靖 

  

  5月28日,杭州市产权交易所的会议室里,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中国首席代表托马斯先生,面对25位浙江企业负责人侃侃而谈。他此行的任务就是“做媒”——给浙江企业挑选“心仪”的德国中小企业项目,促成双方的股权合作。

  浙江企业家对这次“牵手”的愿望是真诚而急切的,电动汽车国际合作项目、新材料注塑机技术中心、德国煤矿装载制造合作项目、德国绿色混凝土公司、城市管理系统小型隧道挖掘设备制造商……当托马斯解说这5个项目时,来开会的企业老总,就像认真的学生一样听着记着。

  德国“媒人”

  八成客户是浙商

  一口标准普通话,让托马斯和浙江企业家的近距离接触非常融洽。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欧通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是企业并购的专业人士。

  虽然办公地点在上海,但托马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他们的八成客户在浙江。记者提到了台州缝纫机龙头企业杰克控股去年曾收购德国企业一事,托马斯自豪地表示,杰克控股正是他们的客户。

  托马斯精心地为浙商准备了适合“牵手”的德国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他本人在德国实地考察过的,而且连数据都做了及时更新。

  “除了目前提供的项目以外,我们手上还有800个德国中小企业项目。”托马斯告诉记者,这些项目方都已签订了委托协议,企业方都有真诚的合作意愿,而不是“谈谈看”。这些德国企业负责人,有些是因为年纪原因想撤出,有些特别有活力的企业负责人,则想开拓更大的市场。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最缺的并不是浙商的资金,但是通过股权合作让双方利益更好地绑在一起,获得共赢的机会。

  让“中国制造”

  卖出”欧美价格”

  熟悉中国市场的托马斯相信,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将出现又一个合资浪潮。德国中小企业看中的是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而对于浙江企业来说,这也许正是走出去实现反向OEM的好机会。

  国际化运作较为成功的万向集团,曾经通过多起海外收购,实现了反向OEM,通过收购企业获得了更多订单,再结合国外企业的技术,让更多制造流向国内,从而使”中国制造”卖出了”欧美价格”。

  正在俄罗斯考察市场的杰克控股董事长阮福德,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收购两家世界知名的德国自动裁缝设备制造企业———Bullmer(奔马)和Topcut(拓卡),去年底就已经实现了盈利。以前,杰克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只有20%左右,但是今年前4月的销量增长了1.5倍。欧美市场的扩张,主要得益于收购企业在当地的市场网络。

  为了吸引企业去德洽谈”选购”,德国北威州还提供了3000欧元的考察补贴。而按照托马斯的说法,德国各地政府都推出了优惠政策,如技术开发的补贴、土地费用的减免、劳动力培训费用的减免等,力度不亚于中国的招商引资。

  

  

  

  浙江企业去德国的投资合作,已经小有成就。来自省外经贸厅消息,截至今年4月底,我省经核准在德国投资累计共有202家企业,投资总额为1.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1.1亿美元,主要行业为机械、纺织、化工等。


浙江日报 经济版 00010 德国中小企业送上门 2010-05-31 nw.D1000FFN_20100531_8-00010 2 2010年05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