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冬素 整理
本报记者 张冬素 整理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改革中,云南省去年底推出的中考改革引起的反响最大,方案一推出便引来社会各界的普遍讨论,支持者与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云南中考改革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取消中考”。去年11月2日,云南省教育厅宣布,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学生开始,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取消目前的全省统一性中考,将学生3年的综合成绩作为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
对于“取消中考”的说法,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说:现在人们关注的是不考试,恰恰相反,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考试。没有考试怎么来评价学生,我们研究的是考试的理念和考试的方法怎么变革。我们取消了全省一次性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变一次考试为过程考试。
按照改革方案,2010年、2011年是改革的过渡期,云南全省不再进行统一中考,由各市州自己命题组织中考。彻底变革要到2012年,也就是2009年入学的初一新生升高中时。
新推出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取代中考,原则上学完一科考一科,成绩分为ABCD四档,作为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成长记录,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毕业时学校会作出综合素质评价,同样分为ABCD四档,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
改革后,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共13科,在原先中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体育这7科基础上,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另外还有综合实践活动,包含计算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内容。
为什么中考考7门,而改革后要考13门呢?有学生和家长甚至说,新的学业水平考试是中考的“增强版”。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杨必俊说: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下,有些科目不考,学校可能就不开这个课程,集中时间去攻考试的几个科目,就带来学生群体性的偏科。非中考科目被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能促使学校和学生必须开始重视这些科目。但也有学生和家长担心,这种重视,会不会转化为学生新的负担和压力呢?
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依据之一,是云南新评价制度和过去中考的一大区别。校长们在担心综合素质评价再次变成走过场,家长和学生则在担心公平问题,一是初中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二是高中录取时的公平性。综合素质评价难以有量化的标准,主观性、灵活性很大,在家长和学生看来,这样的评价和录取方式,人为因素介入的空间变大了。但大家又觉得,正是招生录取只看学业成绩,才导致长期以来教学只追求分数的局面。
2012年起,云南省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校将有3种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择优统招办法,即以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按照“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学生志愿,择优统招。第二条途径是“定向择优生”录取。即一定比例的一级普通高中公费学位招生计划根据各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按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生志愿择优招生。第三条途径则是由初中学校推荐保送生、特长生,由高中学校自主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