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世界·锐话题

文章导航

考生·学生

  张冬素

  

  做教育记者越久,心中的痛越深。因为看到了教育的种种问题,看到了这些问题对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负面效应。大学校园里的厌学、网瘾、自杀等种种问题,其根子在中学。

  每次写中考、高考相关稿子时,总在“考生”、“学生”两词之间纠结。我想用“学生”,但想想,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使下,这些学生只是“考生”,分数是他们的目标。

  当学生只是考生时,老师就要靠一张又一张的试卷来培养考生们的应试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考试分数。在“一考定终身”的中考制度下,绝大多数学生从升学的利益出发,凡是升学要考的课,全力以赴;升学不考的课,弃之不顾,哪怕是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人生发展最相关的体育锻炼、品德养成。

  “考上大学就好了。”经常听到家长、老师对中考、高考压力下的学生这样说。进了大学,终于由考生回归为学生,但此时,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更不知道该如何自主地学习,学生迷茫了。大学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更不会是人生的终点。

  是学生,总是要考试的。但考试不应是学生的全部。一次,在复旦大学采访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办主任在谈及为何要花那么大人力对学生进行面试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想要优秀的学生而不是优秀的考生。”让人回味良久。

  在采访中,听到浙大教授的一个妙论:我们都喜欢吃本鸡而不喜欢吃洋鸡,本鸡为什么好吃?因为是慢养的,而洋鸡则是速成的。教育就是养本鸡的过程,是慢的艺术,需要慢慢地引导、启发,而不是灌输。要学会等待。

  但教育的心太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在哪里?是初升高、小升初,还是小学一年级甚或是幼儿园?现在,也许已经前移到了母亲肚子里,从胎教开始。

  人生是一场不知终点在何处的马拉松,靠的是耐力,耐力来自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出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分数。

  当考试的指挥棒发生变动时,庞大的教育体系中的每一环也许能随之动起来。与其每天抱怨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如做一点事情,向前跨一小步也是一个进步。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锐话题 00015 考生·学生 2010-05-26 nw.D1000FFN_20100526_6-00015 2 2010年05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