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世界·锐话题

文章导航

  特约撰稿 非林

  

  “争取到2020年前,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部分招生计划按学生人数平均分配到初中,名额分配将达到60%。”《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的这一信息一经披露,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

  这是上海均衡教育资源的一记“重拳”, 主要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抑制“择校热”,同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为让一般初中的优秀毕业生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读书,上海市从2007年开始实行中考招生的一项新政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将10%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初中。这一招生政策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初中的“择校热”。近几年,上海“名额分配”招生计划逐年增加,今年已增至15%,越来越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将通过这条途径,较顺利地跨入优质高中大门。

  虽然60%名额分配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但这一政策的利益相关群体——校长、老师和家长,都敏锐地嗅到:招生名额分配方式的改变,必将意味着现有的生源格局被打破,从而改变很大一部分家长为孩子择校的思路。为孩子择校,择的就是升学率,但如果以后每所优质高中都能把超过一半的招生名额用于分配,家门口的普通初中也能分到很多名额,哪里还要舍近求远花大笔的钱去读民办好初中。

  目前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招生名额,主要分为四大块:地区生均名额、各地区初中的推优生、高中自主招生、中考“裸考”。除了中考“裸考”外,前三种途径从文字理解上,都可纳入“名额分配”。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解释这一招生政策走向时也特别附加说明:目前上海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已经有45%的招生名额分到初中学校,具体的分布是:15%按生均比例分配到初中,另外30%则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40%的自主招生名额中由各初中学校推优的学生。

  由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只有原则性的“60%”,60%招生名额的具体切分方式,没有具体的说明,这就引起了中学校长们的猜测。

  一些校长认为,很可能是在现有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15%的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的基础上再加15%,即扩大地区初中名额分配的比例。

  另一些中学校长则预测,调整优质高中招生录取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均衡义务教育,那么未来的名额分配极有可能是“调结构”:降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自主招生或者地区初中推优生的名额比例,同时提升地区分配名额的比例,由此改变目前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大面积“抢夺”优质生源的局面。

  但也有校长认为,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如果“一刀切”,无助于一些初中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一些早有准备让孩子通过考试进入优质高中的家长,也表示了忧虑。有家长认为,如果今后学生考分较低,但仍能通过“名额分配”进入优质高中,这对于学习成绩优秀而轮不到“名额分配”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招生上的不公平。

  今后大量“名额分配”生涌入,如何保证优质高中的办学品质,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一些优质高中的校长表示,“名额分配”生的增多,会给教学带来难度。从2008年至今,很多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开始坚守“底线意识”——划拨给地区分配的招生名额稳步增加的同时,也要求名额分配生的中考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线。

  无论名额最终如何分配,一些“精明”的家长已经洞察到了招生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机会:如果孩子成绩只是中上游水平,在办学质量较好且竞争激烈的初中就读,很可能拿不到学校的推荐生名额,“裸考”进优质高中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败北概率较大;相反,如果进一般乃至办学水平更差的初中,孩子冒尖并拿到推荐名额就读优质高中的概率就大多了。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锐话题 00015 2010-05-26 nw.D1000FFN_20100526_4-00015 2 2010年05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