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强镇扩权正突破

——我省体制改革亮点(上)

  本报记者 苏靖 

  

  镇级市、小城市、中心镇……随着一个个新名词见诸报端,人们注意到:浙江一些镇长的权力变大了。在“扩权强县”中尝到甜头的浙江,正悄悄地进行着又一个创举——强镇扩权。

  “放”出更大活力

  这几天,余姚永生旅游用品公司正在为新上马的帐篷生产线忙碌。原以为这个投资项目到市里花两天时间才批得下来,没想到直接在泗门镇只用了10多分钟就搞定了。

  余姚泗门、慈溪观海卫、奉化溪口、宁海西店、象山石浦、鄞州集士港、江北慈城的干部,已逐渐熟悉了一个新词——“强镇”。

  宁波启动的卫星城市试点改革,200多项审批权力下放、1000多项执法权力下移,让这些镇干部手中的“权力”不一样了。原来只能由上一级主管部门定夺的环保、村民违规建房、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等事项,现在镇里就能处理了。一些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镇里也有权审批了。

  经过几轮“扩权强县”,浙江的县域经济实力大增。向强镇放权,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镇。专家们普遍认为,“放权”后,这些强镇连接农村与城市的功能将更加突出,使城市经济有了延伸平台,农村经济有了转型升级的平台。

  3年前,绍兴县在全国率先实行强镇扩权试点,将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建筑工程许可证核发等职权下放到杨汛桥等5个乡镇,赋予这些乡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相对独立的财权,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事实上,这些镇的人均GDP已超过了1万美元,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企业实力、财政实力,都不亚于一些城市。今年,包括强镇扩权在内的中心镇建设工作,已经被绍兴市列入对县(市、区)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

  而在温岭泽国、大溪、松门3个省级中心镇,“放权”的效果十分明显。因为加大了在财政、土地、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区域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浙江大学博导陈国权认为,这些新的探索表明,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浙江,开始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向纵深突破。

  改出新的体制

  不久前,我省50名中心镇的党委书记,在省委党校完成了一个月的专题学习,对中心镇的明天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但是,他们也期待着突破更多的现实“瓶颈”——城市建设,土地和资金从哪里来?农民进城,教育、医疗服务如何跟上?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巧的是,在今年4月举办的一场“中心镇改革与发展”政策沙龙上,来自国家部委和院校的专家也认为,推进中心镇建设,抓住了转型发展的“牛鼻子”。而当前中心镇在硬件、软件方面仍然滞后,比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欠账多,责权不对等现象严重。

  最近,省发改委副主任姚作汀告诉记者,镇委书记和专家的期盼,说明培育中心镇必须在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据介绍,目前,全省11个市和三分之二的县(市)已经出台了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6个市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推进中心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今年我省把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等,列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设想,将着力推进中心镇在户籍、就业保障、土地、金融、投融资、财政、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按照“依法放权、高效便民、分类指导、权责一致”的原则,通过委托、交办、延伸机构等方式,赋予进入小城市培育的中心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他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探索开展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些动作快的中心镇已经开始提前规划。据了解,绍兴的12个中心镇都已经编制完成了城镇规划。尝过扩权强县“头口水”的义乌,已将市级层面14个部门的57项行政管理权限下放给镇(街),扩大镇(街)规划、财政、用地自主权。在基础较好的佛堂镇,拟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佛堂大队集中行使19个部门的2163项行政执法职能。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强镇扩权正突破 2010-05-18 nw.D1000FFN_20100518_13-00002 2 2010年05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