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余姚对口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

一种特长成就一村特色

  记者 陈醉 报道组 卢众 谢晨 

  

  本报讯 在海拔400米以上的溪坑中养鳖,是余姚市鹿亭乡农民从来没想过的“天方夜谭”。农业技术指导员、余姚水产品推广站站长施建军驻村后,对山区溪流、水库进行检测,指导农户精心选取30个荒弃的山塘水库放流鳖苗。养殖“高山鳖”成了村民的致富产业,每公斤能卖700元,高出平原甲鱼3倍以上。

  “农村需要有特长的干部。”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余姚每年选派一批有特长的干部入村下乡,重点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为更好地推进指导员选派,该市专门成立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摸清农民需求,抽调对口的部门干部驻村。

  下村前,每名干部都要接受农村业务培训,包括农村情况、农村工作法则等。鹿亭乡党委负责人说:“不少村民原以为上面下派的干部只是走过场,没想到他们工作起来有模有样。他们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统筹开发旅游资源等建议,已在全乡实施。”

  一种特长成就一村特色。李家塔村农民业余生活贫乏,在市委宣传部任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鲁岳彪驻村后,筹集资金50多万元,办起村落文化宫,拉起一支支乡村文艺队伍。一到傍晚,17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演出不断,偏僻的小山村成为当地有名的文化村。

  去年,余姚派遣了265名指导员,帮助所驻村落实经济发展项目250多个,落实基础设施项目500多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2270多万元。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一种特长成就一村特色 2010-04-15 nw.D1000FFN_20100415_4-00002 2 2010年04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