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为了生命的呼唤

  (上接第3版)

  时间定格在4月5日凌晨1时左右。生命的接力棒传递到白衣天使手中。早已等候在坑口的医护人员协助担架员将孟小兵等9名获救工人逐一抬上车,挂上输液瓶,直奔离得最近的山西铝厂职工医院。沿途40多公里的道路,200多名警察值勤,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

  第一批9人被救的消息振奋了小山沟里5000多名参与救援的人们。在那里,人们哭着、笑着,呼唤着。

  179个小时,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呀!但救援人员相信:还会再有奇迹发生!

  上午8时30分,救护队员乘橡皮筏进入辅助运输大巷侦察,在“生命之孔”曾经传递生命信息的地方,准备救助第二批受困矿工。

  9时许,救护队员再次进入。井下瓦检员向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报告:检测仪器显示,目标巷道里氧气浓度仅为16%,而瓦斯浓度上升到了2.6%。瓦斯浓度一旦超过5%,就可能产生爆炸。

  是撤退还是继续前进?指挥部里的专家们激烈地争论着。

  经过分析认为,氧气和瓦斯的监测结果有时会有误差,在巷道的顶部、中部和底部检测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井下的大系统没有出现变化,因此井下的空气也不应该发生大的变化;氧气浓度一旦低于17%,人就动弹不得,但目前井下的救援人员仍很正常。这说明,检测的数据可能有问题。

  指挥部当即拍板:继续前进搜救被困人员!不过,搜救队伍加上了更严密的防护措施,并派出另外两组救护队员接应。

  他们一边艰难行走,一边喊话:“有人没有?”没有回应声。

  “有没有人?”10时30分左右,当走到20102工作面皮带机头的时候,张金再喊。

  “有!”终于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

  话音未落,眼前先是有一盏矿灯亮了,几盏矿灯亮了,十几盏矿灯亮了,接着所有的100多盏矿灯“刷”地一下亮了起来。

  几乎所有的被困工人都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那一刻,救援队员热泪纵横,大家全哭了。

  从11时18分到14时15分,橡皮筏在巷道里来回穿梭,106名被困工人艰难地走出了险境,陆续升井,同样被早已守候在井口的救护车疾驰送往医院。

  5日中午,从北京赶来紧急驰援的医疗专家,和当地医疗专家一起为115名获救工人会诊,当晚决定将60名病情较重的工人转往太原治疗。铁道部紧急调配专列运送病人,停开了沿线所有的车辆,太原公安交警全力疏导交通,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各大医院。

  消息传遍全世界。各国媒体纷纷以大量篇幅和时段报道中国政府全力以赴救援被困工人,并由衷称赞营救成果和工人们创造的生命奇迹。

  6日中午,孟小兵在医院里吃上了在井下最想吃的面条。他借用护士的手机和妻子王花蕊通了电话:“我还活着。”

  “我一直相信你活着!”王花蕊喜极而泣。

  坚守——我们相信他们仍然活着

  从5日营救出第二批被困矿工后,救援步伐更快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留给他们抢救生命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入夜,山里的风依然透着寒气。来自霍州煤电公司的救援人员邵同群,站在悬崖旁,披着军大衣,手拎手电筒,凝视着通向崖底的水管。在救援中,他是一名看水工,随时报告排水出现的异常情况。每天晚上他都要在这里站上八小时。他说,“我还要在这里站下去,直到兄弟们都出来。”

  临汾市电力救援队500多人仍在矿区彻夜巡查,生怕“电力生命线”出事。这些线路可不是一般的电线,是抢救工人的生命线;假如有应急需要,他们的移动发电车可在1分钟内启动,保证不耽误救人。

  经营电工材料的“80后”青年张华杰,事故第二天将价值1万多元的电线、电缆等物资送到抢险现场。这几日,他又带来了“90后”员工史卓越,在井口抬管道、搬设备。

  杜娟、杜一静、杜璐丹,来王家岭寻父的三姐妹,得知出事时父亲并不在井下,她们留下做起志愿者,在后勤组洗碗、打扫卫生、搬运矿泉水和食品箱。

  75周岁的高润泽老人,曾经是一场煤矿透水事故的获救者。他专门驱车从山东赶到抢险现场,向抢险指挥部捐款2万元。老人鼓励大家,井下有空间,希望所有人都要坚持,再坚持!

  那些还没有见到亲人的家属们,还在望眼欲穿。

  是啊,用真情坚守生命,用信念维护尊严,不放弃、不抛弃,奇迹,或许就在前方!

  截至4月11日12时,事故发生第15天。井下仍有5名工人被困。井下排水搜救工作仍在全力推进。事故已造成33人遇难。

  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灾难,事故原因已开始调查。事前接到渗水报告,但未及时撤人;赶工期、赶进度,安全责任不落实;事故巷道此前多次积水但排查治理不力…… 

  正是一个个人为的隐患,将矿工们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再次警醒——以生命的名义。

  透水事故的发生,以及生命大救援的十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一段惨痛的记忆,将化作沉重的警钟;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一声声不离不弃的生命呼唤,还有那血脉相连、共度危难的民族大义与人间大爱,将凝成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那逝去的生命,那悲壮的一幕,那感天动地的精神,我们永不忘记!

  赵承 陈忠华 宋振远 郑晓奕 朱立毅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为了生命的呼唤 2010-04-12 nw.D1000FFN_20100412_8-00004 2 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