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视野

民工荒推动产业升级

  我一个朋友是温州小老板,还在三四年前,经常为工人跳槽而心烦。有一次他碰到我,高兴地说,他和他的高材生太太一起,正在研究用机械手取代工人,用工少了,也会省心多了。不过后来他的机械手工程并没有实施,我问他原因,他说还是用人工合算。

  十多年前学日语,了解到日本是机器人用得最多的国家。日语用片假名把机器人称之为“罗伯特”,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上个世纪6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人口刚好1亿,不像中国有13亿,劳动力短缺十分严重。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竹内宏先生在一本专著中写道,列车拉着整车的年轻人前往太平洋沿海地区的东海道,集体就业十分壮观。

  劳动力短缺催生了日本工业的自动化。大量机器人被用在喷漆、焊接、装配等工位。其实这种所谓的机器人,主要是高度自动化的机械手。显然,从手工到机械手,不仅仅是一种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重大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的精度和速度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再从日本说到1798年的美国。当时有个叫惠特尼的美国人,接到了一份在二十八个月内生产出一万支步枪的合同,可是惠特尼根本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工匠。思来想去,只有突破原来的传统工艺,用现在称之为标准化的工艺技术,先大量生产可以互换的零件,再装配成步枪,使得生产过程大大加速,开创了世界工业史上大规模生产的新纪元。

  所以说,劳动力短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可以对企业主形成强大的约束和激励。

  首先是劳动力短缺推动工资上升。当今中国的工资已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这主要并不是哪一些良心特别坏的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市场经济供求规律的作用。而在劳动力短缺状况下,企业主不得不开出较高的工资条件以吸引工人。网上不是说保姆的工资已经涨到2000元了嘛。

  其次就是在这一较高的工资水平下,将有一部分企业出局,其余的企业则积极采取多种办法应对。在这里,不管那些企业采取什么办法应对,最终都将导致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我们观察整个现代经济增长,就是劳动工资的提高,始终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通常总是后者提高得更快。

  话得说回来,这里说的是一个总体的状况,说的是一个大的、基本的趋势。所以我们就得先回答一个问题,这就是当前的民工荒是不是劳动力短缺的一种表现,回答是肯定的。

  我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到2012年,将出现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少于新增就业岗位的状况,而在目前,则已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增长大大减少的问题。

  一位朋友反驳我的说法。他认为,中国目前有可能不仅仅是13亿人口,很可能是14亿或15亿人口。我当然不敢肯定中国13亿人口就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但如此大的误差,应该是不会出现的。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位朋友也不否认,当前的民工荒,是当前的工资水平缺少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

  这其实又回到了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上。这就是任何短缺,都只是相对于某一价格水平而言。所以即使循着我的这位朋友的思路,也就是只要提高工资,就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那就又回到了我刚才关于工资上升推动产业升级的判断上了。

  当然,仅仅有民工荒是不够的,民工荒只是产业升级中的一个因素。还需要法治和民主,需要政府的制度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基础设施完善,还有企业主的积极应对、社会大众的积极配合等,总之,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东西。

  我这么说,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其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互为支撑、互为因素,少了谁都不行的。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07 民工荒推动产业升级 通讯员-卓勇良-省发改委发展研究所-310025 2010-04-12 nw.D1000FFN_20100412_11-00007 2 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