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余姚土菜“洋气”了

  报道组 卢众 记者 陈醉 

  

  本报讯 余姚农家土菜“洋气”了。3月23日,在泗门镇旅游的美国人杰克,惊喜地发现当地农家乐的菜单有英文版,一道“Toast potatoes”立马让他联想到肯德基的薯条。原来,这是宁波农村土菜烤土豆,按国外文化习惯取的洋名老外一看就懂。“中外文化存在差异,本以为要问上无数个‘WHAT’、‘WHY’,没想到这里的农家乐巧妙地用‘洋外壳’传递了当地文化,理解起来无障碍。”

  据了解,余姚200多家农家乐已有超过一半摆上了英文菜单,这是该市农家乐改头换面,抢滩“世博机遇”的一个剪影。

  “迎接世博,许多行业都在悄然变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农家乐,要想更好地走向世界,需要更多国际化的‘注脚’。” 余姚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余姚明显感受到了上海世博会的“溢出效应”,外国游客猛增。为此,该市与上海21家世博重点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将36家星级农家乐列为世博接待首选地,推出“樱桃采摘游”、“浓浓杨梅情”、“桑葚尝鲜之旅”等十多条农家乐特别体验游路线,并着重对农家乐进行整体包装提升,接轨全球文化。

  土菜换上新包装,传统文化“走出去”。熟糯米饭放到石舀、石槽里捣碎制作而成的糍粑,一直是余姚山区传统美食,只是每次外国人来都很难跟他们解释清楚。现在,正方形的糍粑被卷成一个个花卷,加上鸡肉、胡萝卜、笋丝、海苔等馅料,很像日本的寿司,外国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农家寿司”。

  “洋餐具”为土菜增色。外国人喜欢自己动手,却用不惯中国厨具,梁弄镇的一家农家乐精心准备了老外熟悉的烤箱、碳炉。只见一位老外把自己制作的年糕放进烤箱,十分钟后,香脆的年糕面新鲜出炉,他边蘸着肉末吃边说:“拿当地有特色的材料,自己做食物,特别有感觉。”

  传统文化吸收“洋养分”,土菜变出新花样。将农家自养自种的牛肉、上洋葱、黄瓜等制成牛肉饼,加上两片米饼,这种农家三明治成了“明星产品”。“农村的米饼原来是干吃的,把蒸好的米饭取出晾凉均匀地铺在案板上,再用正方形模具压出规则形状烘干。”农家乐店主李瑞介绍说,他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老外吃三明治,就试着把这些类似面包片的米饼当面包用,结果特别受老外欢迎。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余姚土菜“洋气”了 2010-03-24 nw.D1000FFN_20100324_7-00003 2 2010年03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