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世界·锐话题

文章导航

文学奖变革

  引子

  没有一个机构比现如今的作协更显得尴尬。这是1949年为确立“当代文学”规范而设置的机构,到了2008年,当麦家的作品登上了《人民文学》,他的《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很多作家坐不住了,认为这是严肃文学的失守,但也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给了作协一个响亮的警醒。作协的使命和未来不得不面临彻底的改变。 

  这些年来,作协几乎被人遗忘,却时常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刻被人们提起——要不是有人又站出来骂它,人们已很少想起这个单位。 

  韩寒骂过它,李锐骂过它,还有郑渊洁也站出来骂它,仿佛这个机构已经成了一个随时可以拿出来被批判的名词。 

  之于外人,作协是一个可有可无、一帮陌生的作家的庙堂;而之于作家,这个机构却是一个成名前想进进不去,成名后不想进也被争取进去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其实,作协内部的人也试图改变这一切,他们不断地想去除这个机构的“衙门”色彩,让它变得更像一个为作家服务的组织,并且向新生代的文学潮流伸出友好的橄榄枝。

  然而,变革并不容易。

  比如这一次,作协主办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一次主动向网络文学打开大门,却不想非但没有获得网络文学作者的欢呼,反倒引来诸多网络作者的质疑:以传统作家为主的评委团,真的能公正对待网络文学吗?

  敞开大门惹争议

  落叶翻飞的深秋,大文豪鲁迅故里绍兴,总会弥漫着文学的馨香——鲁迅文学奖每隔三年都会如期而至。

  与以往不同,本次评奖的范围扩大了许多,凡是由国家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和由国家批准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上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均可参评。这意味着作为官方奖的鲁迅文学奖,首次向网络文学敞开了大门,表明传统意义上的正统文学开始认可和接纳网络文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引来各界议论纷纷。

  “这种变化当然是件好事情,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盛大文学网站CEO侯小强听说此事后向记者表示,网络文学一直被看作非主流,中国作协此举表明传统文学奖向网络文学打开了一扇大门,其实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了10年的发展,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其中也有很多高质量作品,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已经“登堂入室”,成为各出版社争夺的资源。

  现如今,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约有百余家,如盛大文学旗下就有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红袖添香等。目前在中国已经有1.62亿人享用网络文学。“中国作协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趋势。”侯小强说,他们将在众多网络作品中,尽力遴选出一些接近鲁迅文学奖气质和标准的作品参选。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担心,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标准并没有变,比如指导思想和选择标准,所以网络作品与官方奖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网络作品其实很难入选,“所以这种‘开放’多少有些噱头的意味。”网络作家慕容雪村坦率地告诉记者:“中国作协以前一直忽略网络文学,现在只是纠正了。我没有加入作协组织,也不想找网站参评,因为我觉得这个奖还是几乎没有一丝可能会颁给我这样的作家。”

  面对众多的疑问,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书记处书记陈崎嵘表示,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让文学奖不能不重视。文学奖项也要与时俱进,网络文学除了载体发生变化以外,还提供了新的审美标准和新经验的范式,文学奖应该全面体现把握文学新的变化。

  “吸收网络作品,也是为了吸引网民参与和关注鲁迅文学奖的评奖。”陈崎嵘认为,这样可以改变过去文学评奖成为文学界圈子里“自说自话,自言自语”的现象。

  网络文学可以参评鲁迅文学奖,是否意味着今后会改变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对立的局面?侯小强说:“我从来不认为它们是对立的。网络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它们只是渠道的不同,我觉得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如果确实有一种观念认为它们是两种东西,通过气质对它们进行划分,我认为也未尝不可。正像张颐武说的那样,与其说它们是对立的,还不如说它们是双峰并峙。”

  改变文学奖本身

  争议背后的实质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什么样的文学奖?

  或许你没听说过“南派三叔”,但他的《盗墓笔记》在网上相当走红。在起点中文网上,这部小说的点击率至上周已经超过688万次,而小说的实体书也已卖出不下100万本。《盗墓笔记》堪称最赚钱的小说之一。“南派三叔”其实是个30岁的小伙子,原从事外贸生意,因经济危机才转行成为盛大文学的签约作家。

  和其他高调的“网络红人”不同的是,轻松坐拥百万点击率的曹三公子两耳不闻江湖事,一心只写千秋文。几年前,他在天涯论坛以ID“杭州病人”为名推出强文《流血的仕途》,入木三分地描画了一个两千年前的古人李斯,害得不知多少读者废寝忘食。曹三公子因此一举成为畅销书作家,他的书目前销量十多万册。因为畅销,这个低调的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住在杭州15年的写手不得不向蜂拥而至的好奇者露出真容。

  对于浙江80后的网络写手,湖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高锋如数家珍:流潋紫的《后宫》正式出版了50万字,清水无鱼写了《上海,不哭》……高锋说,这群女写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网络成名,又吸纳着严肃文学的营养,然后以传统的文学期刊和出版显示其扎根的深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的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作家普遍都是作协会员,这些作家一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主力。但现在非作协会员写作的比例已经很大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网络作家。从网络文学出现之日起,文学的概念就发生了变化,许多以前认为不属于文学版图的内容和形式加入进来,文学有了泛化的倾向。

  各路网络写手为文坛注入了新活力,众多网络作品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网络文学的发展对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无疑是件好事。

  倘若不算网络文学的话,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已经离大多数人越来越远,而诸多中国的文学奖,也似乎越来越离开文学本身。

  说实话,尽管前不久刚刚发生过一场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大讨论,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文学这个词早已经遥远得有些陌生了,倘若没有韩寒事件,恐怕不少人还不知道鲁迅文学奖已经举办到第五届了。历届鲁迅文学奖评出的作品,如今又有几个人还能记得?

  在文学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的今天,文学奖的最后的博弈在于改变文学奖本身,而不是改变别人。

  变革是个好开端

  对于文学格局的这种变化,中国作协表现得开放而开明,当年明月、千里烟、笑看云起等知名网络作家已经加入作协。中国作协不能拒绝网络,否则就是“拒绝了青年、拒绝了发展、拒绝了未来”。

  于是,中国作协这两年打开大门吸纳会员,2007年是80后作家,2008年是网络作家,2009年是港澳作家。另外,为青年作家在鲁迅文学院提供5个月的全脱产研修课程,学费和生活费全包;从去年7月15日开始,与盛大文学合作开设首届网络作家培训班。

  文学评论家洪治纲认为,近几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新兴的网络写作力量很愿意与传统作家同台竞技,另外,传统作家也越来越多尝试首先在网络发表作品,比如很多原创作品中,有不少传统作家愿意首先将自己的新作在网络上发表,然后再寻求传统出版之路。

  “我们与网络作家曾经有很大隔膜。但是一接触,大家发现,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说,“其实,我们都是文学理想的忠实信徒。”

  中国作协的改变不仅仅在对待网络文学的态度上。在中国作为主宾国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铁凝率领苏童、阿来等150多位中国作家组成的代表团盛大亮相,赢得多方瞩目。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各界发起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项目渐次展开,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约而同。

  在铁凝看来,一个民族最深处的创新能力和不断的想象力、勇气,最终来自于文化的勃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锐话题 00014 文学奖变革 本部记者-刘慧-采访中心—文化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3-24 nw.D1000FFN_20100324_5-00014 2 2010年03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