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体

永昆的野性

  童桦 

  

  和剧团同吃同练两天,时间很少,感悟很多。

  现今的永昆,早已头戴三顶“省遗”、“国遗”和“世遗”的帽子,披上了“国宝级剧种”的外衣,但是仔细看里面,却是一副瘦弱的身板。

  2005年才正式建团,团里演员都是80后,虽然很青春,历练却不足;每年下乡演戏,在和各路草台班子的较量中,永昆也没有取得优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着百年历史的永昆开始了自怨自艾。这让我很疑惑:永昆,你的野性去哪了?

  很多人都说永昆是“活化石”,熊猫好像也是。两者地位虽一样,但是生存方式却截然不同:熊猫不是在中国吃竹子,就是在去别的国家吃竹子的路上;永昆可以这样吗?当然不是。昆曲本就是源于市井的艺术,具有杂草般的野性。它所应找寻的,是一种600年前本就属于它的野性,一种扎根于大众的强烈冲动,一种愿意从内心放低姿态和身段去拥抱大众的态度。

  因此,真正的艺术工作者是不会赞成“活化石”般的生活和工作的。如何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扎根群众的艺术观传输给年轻一代,远比猛抠演员舞台细节、肢体动作来得更重要。也只有如此,永昆的野性才得以再次激发出来。

  希望有一天,永昆能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而不是只能在博物馆的玻璃柜、课本上的插图才能看见的那些熟悉身影。

  如果有那一天,你我相见,那就打个招呼:“嘿,朋友,今晚看永昆了吗?”


浙江日报 文体 00009 永昆的野性 2010-03-22 nw.D1000FFN_20100322_8-00009 2 2010年03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