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鳖”发财: 余姚山区生态新景
市报道组 卢众 张伟
本报讯 这几天,海拔610米的余姚鹿亭乡东岗山上气温较低,但驶往山顶东岗山农庄的车辆却仍很多……“庄主”朱同火乐呵呵地说:“他们不少人就是冲着一只只山下很难见到的‘高山鳖’来的!”
“高山鳖”也称溪坑甲鱼,曾是生长在四明山区海拔400米以上溪坑中的一种特色水中动物。与平原生长的甲鱼相比,由于山区水温低,生长周期长,“高山鳖”肉质细腻,口味极佳,营养价值远超一般甲鱼,曾是用来宴请或赠送贵客的上等佳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山区溪坑中能捕到的“高山鳖”越来越少,后来渐渐地很难再见它的踪影了。出现如今的景象,人们都会提起余姚水产品推广站站长施建军,称他是“高山鳖复兴的功臣”。5年前,施建军专门上山对鹿亭一带山区的溪流、水库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一带完全适宜增殖放流甲鱼。很快,他的建议得到了鹿亭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从2004起,该乡每年投入3万元,在全乡150个荒弃的山塘水库中放流鳖苗、鳖种。
“放流高山甲鱼,是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鹿亭乡副乡长汪长海说,这些建于大跃进时期的小型山塘水库,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渐趋荒弃。放流甲鱼后,很快带动了10多户农民承包水库,从事“高山鳖”养殖。如今,这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也有人负责起了水库的日常管理。
中姚村村民姚超达是鹿亭乡最早承包水库养甲鱼的养殖户之一。他说,“高山鳖”从指甲般大的鳖苗和250克的鳖种养成商品鳖,分别需要2到5年时间。这些甲鱼从小到大都是吃野生螺丝、小鱼等,还吃池塘里的水草。目前的上门收购价为每公斤700元,高出平原的甲鱼2倍以上。
施建军告诉我们,一条河流的生态系统是否恢复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河里有没有鱼儿生活。迄今,余姚除了鹿亭乡外,还先后在四明山镇、大岚镇等开展了甲鱼增殖放流。该市已准备在四明山区乡镇组织专业合作社,统一打出余姚“高山生态鳖”的品牌,使“甲鱼上山”成为造福山区生态环境和广大农民的一件实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