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

平视洋品牌

  徐园 

  

  30个洋品牌在抽检中落马,40%多的合格率仿佛一剂腐蚀剂,将洋品牌身上一度金光闪闪的外衣一一剥去。

  洋品牌者,已经在国外声名鹊起,久经考验,刚刚学会买东西认品牌的消费者自然对其趋之若鹜。可事实证明,洋品牌同样有靠不牢的时候。佳能的相机、东芝的彩电、丰田的轿车到最近惠普的笔记本电脑,无一不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品牌,可是在国内市场上它们照样带给大批消费者痛苦的消费体验。有专家分析说,洋品牌把中国当作一个差别化对待的市场,把降低了质量标准的产品输入中国,这是洋品牌在中国屡屡出事故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承认,洋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催醒了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提供给了他们更丰富、更现代的消费选择。如果说对于早先发生的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洋品牌还能店大欺客,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漠然置之的话,那么客大以后,店该如何自处?面对日益成熟的中国消费者,洋品牌应该意识到,它们会为自己有意无意的疏忽付出代价。这一点,最近中国大学生告赢惠普的案例就是明证。而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惠普还将面对通过互联网集结起来的最大规模的维权联盟。

  中国的消费市场在飞速成长,以同样速度成长的是中国消费者的相互沟通的能力和集体维权的意识。一年又一年的“3·15”见证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而他们维权的对象和手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无论国内品牌也好,洋品牌也罢,都得学会低头倾听他们的声音。


浙江日报 经济 00011 平视洋品牌 本部记者-徐园-采访中心—经济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3-15 nw.D1000FFN_20100315_8-00011 2 2010年03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