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省高校提升实力,服务师生,助力转型——

论文写进大地车间

  见习记者 吕玥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省高校围绕“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性问题,从内涵建设入手,为基层和企业提供大量智力、技术支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内涵建设 提升学校实力

  去年,5380多名浙江大学大一新生在报到时惊奇地发现,他们居然在同一学院——求是学院注册。

  “这安排真好,新生在求是学院学习一两年,对学校、学科比较了解后再确定主修专业,专业选择会更理性。”作为过来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生俞磊十分羡慕学弟学妹们尝到改革甜头。

  作为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浙江大学率先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制定“八大行动计划”。创建求是学院,即是教学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许多高校都把内涵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从办学定位、育人模式、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发现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和班子自身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创新导师制、科研助手制度,宁波大学教学体系、学科、师资队伍“三个提升”,中国计量学院“体制机制批次互建”等等,无一不使高校事业上了新台阶。

  促进就业 搭建用人舞台

  早在去年3月份,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陈治秀就与校友企业春华集团签约,与她一样幸运的还有71名同学,他们都是在春华专场招聘会现场签约的。最近,春华集团老总胡公招带来178个就业岗位来到母校:“我会经常回母校招人。”

  除组织校友企业家走进校园,浙师大还与金华市工商局签订合作协议,创建“大学生创业试验区”,促进大学生创业。开展“与你同行”2009届毕业生就业关怀行动,通过“寒门学子”推介、职场咨询、就业师资培训等渠道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启动“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校领导带队下企业寻访,了解市场需求,既促进就业,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与教学改革。浙江理工大学则通过开展“百名导师网上行”和“三千毕业生就业工程”,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高校纷纷通过教育改革,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多学到有用知识,锻炼谋生能力。2009年,我省高校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3%,在全国排名第二。

  服务社会 助力浙江发展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我省多数中小企业犹如遇到寒冬。然而,杭州方圆塑机公司却实现逆势上扬。公司总经理袁国清说:“多亏浙江科技学院章浙根教授和他的团队,他们的技术革新为我们带来100万美元订单,还让我们的技术与世界接轨。”现在,袁国清正力邀章教授担任公司产品研究所所长。

  在金融危机之下,浙江科技学院充分发挥工科院校人才和科技优势,以实际行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学校已与十多家企业建立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林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也先后与省内多家企业开展结对帮扶,中国美术学院则与西湖区共建“创意产业园”。高校的努力,有力促进了和谐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为基层和群众带来不少帮助。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属高校共梳理并解决突出问题1458个,为群众办实事1377件。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成果做到车间里,与基层和企业共渡难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论文写进大地车间 本部记者-吕yue-采访中心—时政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3-09 nw.D1000FFN_20100309_6-00004 2 2010年03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