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创富年代·商道

“民工荒”,慌了谁

  春节过后,“民工荒”、“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些人在分析各种原因后,认为元宵过后更多农民工才会出来找工作,现在看来,这一迹象似乎也并不明显。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出现的“用工不足”,被解读为应对金融危机得力,使经济回暖,企业手头的订单增多了。遇上好行情,却没让企业家们高兴起来。为了招到工人,老板们不惜亲自驾车打出广告搜人以显示诚意。除了工资,住宿条件、休假等原先不太考虑的细节也一并罗列出来,在他们眼中,这么好的条件农民工怎会看不上?但令人遗憾的是,来的工人并不多。

  占据用工主动方的用工单位,明显感到了原来的被雇佣方的力量。夜晚,城市里偶尔还是会看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打扮的青年人睡在某个露天场所。为什么不去企业打工呢?也许他们也在看行情。在城市打工多年的这些“农民工们”有过多次打工经历,他们也想再等等机会。他们希望的是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多的平等机会。短期订单多就多招工,用完了就走人的地方不再是他们想去的地方,哪怕短期内给出比较好的收入。可惜的是,在市场竞争中激烈斗争的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给予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有人将国内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这一现象称为“刘易斯拐点”到来了。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在城乡二元经济中,开始时城市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招到无限多的劳工——因为农村劳动力过剩,但到了某个时刻,除非涨工资,否则就不会有新增劳动力进城工作。这个时刻,就被称为刘易斯拐点。看起来,许多企业依赖的劳动力优势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似乎即将不再。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面临的新任务。

  据报道,有的企业希望通过购买机器来替代人力,理由是虽然购买机器一次性付出很高,但是从持续性上来讲,机器稳定,超负荷运转不用考虑加班工时限制以及社保等。看起来,这似乎是应对之招。但是如果竞争对手采取同样的策略,机器化大生产之下谁才会有竞争力呢?由具有“个人意志”的员工创造出来的个性化产品,此时才会独一无二,大受欢迎,比如在流水作业通行的食品制造领域,就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打着“手工制作”来吸引客户。对于众多标准化产品而言,不一定非是“手工制作”,但是“设计研发”、“品牌推广”这些环节却是简单的机器化大生产所无法完成的。员工的智力结晶正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也有人认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正是转型升级的契机。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自然发生,所有的改变仍然依托于企业家和员工的努力。区域或企业吸引优秀的员工,也需要有竞争力。对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待遇、未来的工作成长机会、安居乐业的环境……大学生等人才应聘时想到的条件何尝不是“农民工”们的所想。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不愿再像父辈一样只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来勉强生活。他们对收入、前途以及生活闲暇都有更多的追求。一个区域或企业,是否也把他们纳入到团队建设的氛围中了呢,是否也为他们提供了培训以及晋升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了呢?

  经过一段时间建立了安居乐业口碑的地方或企业,也许在“用工荒”时也不会惊慌失措了。这些力量也正是实现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商道 00015 “民工荒”,慌了谁 本部记者-苏靖-采访中心—经济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3-09 nw.D1000FFN_20100309_13-00015 2 2010年03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