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黄沙狮子,村民秀出的品牌

  记者 洪卫 报道组 陶晓庆

  

  本报讯 一层,两层,三层……把八仙桌叠成九层高,最高的第九重桌子四脚朝天,你可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叠桌表演,舞狮的村民从桌子两侧蹦了上来,叠罗汉、翻筋斗,在九层桌上翻飞腾挪,最后,舞狮高手就在第九层的四只桌脚上健步跨越,穿梭往来,尽显绝技。

  “这就是黄沙狮子。”在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村,黄沙狮子第六代传人王曰友,今年62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告诉我们:“你想想,从北宋到现在有多少年头,黄沙狮子的年头就有这么长。太久远的舞狮艺人连名字都没有了,有名有姓的传人到我这儿是第六代。”

  “你敢不敢上桌子舞狮子?” 王曰友笑着问我们。

  我们连连摆手:“太高了,怕得很,况且连舞狮也不会。”

  王曰友很有感触,说:“黄沙狮子兴盛时,上游一带舞狮队有20多支,现在也就三四支。”他带着我们来到了建在村文化俱乐部的黄沙狮子文化展示厅,指着上面图片向我们介绍:上游村民舞狮子的形式叫做“上案狮子”,上游村及周边以前叫做黄沙洋,这一带传统民间艺术十分丰富,除黄沙狮子,还有黄沙乱弹、黄沙花鼓和黄沙秧歌棒等等。“但这些民间传统艺术都面临失传危险。” 王曰友说,“现在年轻人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平日经常四处经商务工赚钱,对传统的东西兴趣不大。”

  以前舞狮人舞狮是为了赚钱,但王曰友他们舞狮大都是义务表演。“上游村是杨梅专业村,我一家种杨梅年收入有3万多元,舞狮子一年也赚不到3000元。”老王说,“现在日子好了,各种喜庆活动多了,邀请我们表演的当然也多。我只希望,黄沙狮子不要失传。”前几天,白水洋官溪村大桥落成通车,老王就带着舞狮队的30多名队友去为官溪村义务舞黄沙狮子。

  我们抱了一下黄沙狮子的道具,还是挺沉的,感叹说:“钻在这么沉的道具里,还得上桌子跳舞,真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找传人。王曰友动员自己大儿子王克胜,磨破嘴皮子,总算教会他舞狮。仅去年,父子俩一起演出达70多场。好在临海市当地文化部门对“黄沙狮子”非常重视,经过努力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的黄沙狮子可是国宝,学的人也多了起来,我现在带的徒弟有26个,有本村的,也有邻近村的。”老王乐呵呵地说。

  我们去上游村那天,刚好临海市文化“三下乡”的表演队送戏到村,台上演员引吭高歌,台下黄沙狮子舞狮队也欢快地舞动着。王曰友念着舞台上对联:“舞狮子黄沙祖艺超神州,奏霓裳紫果新容靓灜洲”,解释说:紫果就是杨梅,现在上游杨梅和黄沙狮子成了村里最响亮的品牌。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黄沙狮子,村民秀出的品牌 分社记者-洪卫-台州分社-浙江日报 2010-02-08 nw.D1000FFN_20100208_5-00004 2 2010年02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