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观天下

同盟五十年 日美有点烦

  纠结:普天间基地怎么搬

  2月2日,日本和美国在东京举行安全保障高级事务级磋商,正式启动了旨在深化日美同盟关系的磋商。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美两国在磋商中讨论了近几年亚太地区安全保障环境的变化,以及两国在核裁军、防止核扩散等全球课题上进行合作的问题。此外,日方在磋商中表示将在今年5月底之前决定普天间基地的转移地点,要求美方予以理解,而美方则再次要求日方履行将该基地转移至冲绳县名护市施瓦布军营沿岸地区的原计划。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11月访问日本期间,两国首脑就深化日美同盟关系达成了共识。日美将于今年上半年举行由外长和防长参加的“2+2”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会议,以确定深化日美同盟关系的方向,并加快起草关于深化日美同盟关系的联合文件。奥巴马预定于今年11月份访问日本,日方希望在此之前决定深化日美同盟关系的具体内容。

  今年1月19日是《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修订50周年。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当天发表讲话,赞扬日美安保体制对日本防卫及周边地区稳定所起重要作用,希望深化与美国合作,为建立“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而努力。

  同一天,日美负责外交和防卫的阁僚发表联合声明,称日美同盟将根据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而进一步深化。

  但舆论认为,鸠山政府上台后对美政策发生微妙变化,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议题悬而未决,成为考验鸠山政治智慧和日美同盟的一大悬案。日美同盟未来走向引人关注。

  裂痕:战略冲突不可调和

  美日同盟一直是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但这一同盟建立在美国的军事控制上,以牺牲日本的自立为前提。冷战后美日同盟重新定义,有不断强化的趋势。然而在这种表象之下,潜藏着美日不可调和的战略冲突。

  二战结束初期,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在随后的冷战岁月中,美国逐步把日本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军事支柱,美日同盟就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日本则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

  有学者撰文说,美日同盟是一种“威权同盟”,它建立在美国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强制优势之上,是美国军事征服与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的产物(日本被迫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缺乏共同的战略基础。美日同盟具有高度的非对称与不平等性,其实质是被征服者对征服者的顺从。这种“威权同盟”包含着先天性的结构缺陷。

  二战后靠安全合作维系的美日同盟相互借力、各有所图。

  目前的日本还不具备在现今国际体系中完全自立的国家综合力量,如日本在战略和军事领域不具备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力量。战后日本采取经济立国,使日本在安全和海外贸易通道等方面高度依赖美国,日本国内也形成了强大的亲美集团和易于接受美国压力的决策惯性。

  日本目前不具备彻底摆脱美国控制的力量,日本也不急于摆脱美国的控制,在榨取尽同盟的利用价值之前,日本不会与美国分道扬镳。日本一边赚取依赖美国的好处,一边在地区战略制衡中快速发展自己的意图清晰可见。

  今天的日本正在美日同盟的幌子下韬光养晦。日本避开美国的战略锋芒,扮演亚太“忠实盟友”的角色,利用新的“单极”与“多极”的战略对抗渔利。在美国的支持之下,日本正在加紧增强自主防卫能力、拓展外交空间,在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的大混乱中,观望形势,图谋逐步实现大国的自立。

  然而,美日同盟的软肋是日本走向自立。因此日本的任何独立倾向都会遭受美国的打压。日本寻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遭受美国事实上的封杀,使得日本人清楚地发现,美国的支持只是口惠。

  今天的日本遇到了自鸦片战争100多年来未曾出现过的“强势中国”,日本的经济日益融入亚洲,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观念日趋动摇。日本的对美、对亚两面外交正陷于恶性循环的死结,在中美之间日益进退失据,无法与邻国和解已成为日本受制于美国、孤立于亚洲的致命伤。

  分析家认为,东亚存在的两大战略趋势正在日益加深:中国日渐强大与日本加速成为“普通国家”。这一切预示着目前的美日同盟关系实际上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的特点。从长远看,随着日本走向军事政治大国,对美一边倒的策略已走到尽头。

  冷战后意识形态之争淡出国际政治,民族国家在主权分立的国际体系中本能地重新确立其主体性地位。走向政治军事大国,是日本重新确立独立自主的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基础,在完成新“富国强兵”之后,日本必定会在世界战略中发出独立的声音。

  美日拥有迥然不同的国家安全利益也是当前美日同盟的潜在危机根源。美国信奉单极霸权论,日本的利益显然存在于多极世界中。未来日本实现其压抑已久的政治、军事大国抱负将招致美国的战略打压。美日同盟的战略基础已经消失,内部的裂痕将不可避免地扩大。国际观察家指出,“美国利用美日同盟追求霸权利益的全球战略与日本利用这一同盟追求其战后第二次崛起的国家战略发生剧烈冲突的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

  演化:从“漂流”到“变貌”

  1960年1月19日,日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署新版《日美安保条约》,奠定日美同盟基石。此后,日美安保体制几经衍化,日美同盟维系至今。

  50年后的今天,国际大势和日美政治生态发生剧变,日美同盟“空洞化”、“危机论”、“再定义”等论调占据日美报章。《日本经济新闻》评论员春原刚在新著中所提“同盟变貌(转型)”说成为热词。

  这一幕似曾相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朝日新闻》评论员船桥洋一在同名著作中提出“同盟漂流”说,描述日美同盟如何在冷战终结大背景下骤失方向,无所适从。1996年,日美首脑在东京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标志日美同盟重新找到方向,回归“安保”原点。

  10多年后,以日本民主党上台为契机,以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为角力点,日美同盟关系似乎再起波澜。

  这次“危机”同样与日美内外政治形势息息相关。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滑,亚洲新兴经济体活力迸发,贝拉克·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太平洋总统”等新定位;鸠山由纪夫政府则出炉“东亚共同体”等概念。

  两者均突出重视亚太地区的姿态,但战略目标和政策诉求的偏差,不可避免影响日美关系现状。

  根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月12日在夏威夷发表的亚洲政策演讲,美国把美日、美韩等同盟关系视为美国全面参与亚洲事务的“基石”。言外之意,日本离心倾向有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参与。

  同样,鸠山政府所提“紧密而对等”日美关系可有两种解读。一方面,日本希望在日美同盟框架中争取更多“自主权”,减少对外政策的“美国代言人色彩”。另一方面,日本担心在美国“重返亚洲”进程中遭边缘化,提醒美国需继续重视日本。

  因此,与上一次“漂流”危机相比,这次摩擦更像一轮“讨价还价”。而纵观历史,作为冷战产物和冷战思维的“寄体”,日美同盟无论如何自我标榜为地区安全“稳定器”,客观上却成为地区不安、不信根源之一。“漂流”也好,“变貌”也罢,同盟的军事特性未曾稍减。

  (本版图文据新华社、《广州日报》)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3 同盟五十年 日美有点烦 本部记者-新华社记者-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浙江日报 2010-02-08 nw.D1000FFN_20100208_5-00013 2 2010年02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