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世界·人文化

年味的变迁

  王小民 

  

  记忆中每临近年关,老天爷总会赏给我们家乡一场或大或小的雪,奖励人们一年来的辛勤劳作。

  窗台上烛火燃起,爷爷总会清扫完庭院里一夜的积雪,坐在火炉边抽着旱烟等待除夕到来。奶奶把用面捏成的“刺猬”放在蒸笼里,完成除夕夜前最后一个任务。

  天色渐亮,热气腾腾的“面刺猬”出笼那一刻,年味愈加清晰起来。奶奶把红枣插在“面刺猬”的每一根刺上,给它披上一层红色的外衣,然后小心翼翼地摆在族谱面前,祈祷家人平安与来年好运。

  年三十鞭炮的“火药味”是我期待已久的,我们家乡俗称“叫驴马”,叫来“驴马”一块过年,感谢家畜一年来的辛苦劳作,也希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终于等到晚上,饺子出锅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年味在我口中和胃里同时达到高潮。每次我都能第一个吃到奶奶包在饺子里寓意美好的硬币,在爷爷的高粱酒里泡了一晚的硬币散发着酒的味道,滑到嘴里清凉而醇香。很难想象,假如没有这些,年的味道将会削弱多少。

  大年初一激活了沉寂许久的村庄,各个宗族的年轻后生一大早就凑在一起,去本家长者家中拜年祝寿,我们依然延续磕头这种最传统最古老的方式,向长辈送去最质朴的祝福。然后,整个村落几乎倾巢而出去山中求神祈福。

  而今,很多有关年的仪式都变了。大年初一去山中求神拜佛的少了,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最令人欣慰的是,村民们开始尊崇曾在这儿住过的两位先人——扛起隋末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的王薄、心忧天下的一代名相范仲淹。

  以前,淳朴而胸墨不多的村民并不了解他们的事迹。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农村建设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神灵在村民心中的地位逐渐淡化,而英雄和先贤逐步回归。

  看着在范仲淹读书洞中流连的村民和游客,我心中暗忖:这种味道才是年节里新的味道,才是我们需要的味道,才是我们值得珍惜、值得回味、值得弘扬的味道。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学生)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人文化 00016 年味的变迁 通讯员-王小民-浙江师范大学思政学院-321004 2010-02-03 nw.D1000FFN_20100203_11-00016 2 2010年02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