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驯养,是耶?非耶?
本报记者 张丹丹 通 讯 员 何晓玲 张健康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省林业厅公布我省第一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所驯养繁育的野生动物中,多数是人们熟悉的梅花鹿、石蛙等,也有鸵鸟、白天鹅、鳄鱼等比较少见的种类。
驯养野生动物,赞同者有之,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少。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们都一致希望有更完美的保护计划,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驯养大户:这是赚钱的环保事业
在萧山珍禽养殖有限公司,记者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野生飞禽种类,有高贵的白孔雀、白天鹅、黑天鹅,有看上去与鸭子相似的绿头鸭、斑嘴鸭、花脸鸭、针尾鸭……在这个占地200多亩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内,驯养了十几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十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里的鸟儿有十几万只,像是一座有趣的动物园。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高剑富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鸟王”,养了十几年鸟儿的老高一口气能报出几十种珍禽来。杭州萧山湘湖少儿公园里的“鸟语林”也是这位“鸟王”一手创办的,景点内有来自世界各地80多个品种的3000多只珍禽,是萧山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开园一年以来,共接待了15万人次的游客。
高剑富更自豪的是,他的公司还是萧山区鸟类临时救护工作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救护一只东方白鹳、一只蜂猴,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像鸳鸯、白额雁、草鸮这样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救护了数百只。”
通过驯养繁育这些珍禽,老高的公司每年能有上千万的产值,不过,更让他开心的是“鸟王”和“环保者”的双重称号,“既能赚钱,又能推动环保,这个产业还是很有意义的。”
与老高不同,台州绿野特种动物养殖有限公司专做鸵鸟“文章”。当禽流感、非典、全球金融危机重创鸵鸟产业时,“绿野”的产值一直能够相对稳定,总经理林咸升说,靠的就是做深产业。
林咸升介绍说,鸵鸟浑身是宝,鸵鸟皮能制皮具、鸵鸟蛋壳可制成蛋雕工艺品、鸵鸟毛可做服饰原料、鸵鸟血能制药、鸵鸟油能制化妆品……“尤其是鸵鸟油、鸵鸟血,利润空间更大。”靠着这一产业,“绿野”年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
像高剑富、林咸升这样靠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农民,在我省还有上万人。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各种野生动物养殖场近千家,经营利用单位约2000家,涉及餐饮食品、医药保健品、旅游观赏、传统工艺、特种皮革、科研、贸易等,年产值达20亿元。以野生动物为主要原材料的国际商品贸易额每年达10亿元,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已成为浙江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渠道之一。
环保人士:担忧破坏生物链
野生动物可以人工驯养繁殖,是不是意味着野生动物可以随意在市场上流通?除此之外,许多人还提出这样的疑问: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是会破坏大自然固有的生物链吗?更有人质疑,这么做的目的,是不是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野生动物的管理与普通农林产业不同,门槛更高。根据相关规定,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必须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取得相关许可证,经营野生动物同样需要获得相关的经营利用核准证。
不仅如此,驯养繁殖后的野生动物去向也需上报当地林业部门备案。换句话说,市场上出现任何一种野生动物,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否则就是非法经营。
对于规模化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不少环保人士还担心会带来传染性疾病。在动物研究所工作十几年的陈虎告诉记者,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各种未知微生物,规模化驯养繁殖,加速了有害微生物与人类的接触,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你看非典病毒最初来自果子狸,美国曾经发生过的猴痘疫情中的病毒来自宠物冈比亚大鼠,他们都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对此,浙江林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周圻认为,所有动物都有可能携带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包括家养动物,例如疯牛病,“如果因为这样而放弃人工驯养野生动物,多少有些因噎废食了。”他告诉记者,我省目前已基本形成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初步建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这一系统就是用来控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蔓延传播的。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杭州市民,当说到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绝大多数人自然而然联想到食用。
对此,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站长丁良冬解释说,目前国家林业局允许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中,除一部分可供人们食用外,多数供观赏、医药、科学研究和出口。“一听说人工驯养繁殖就联想到餐桌,这是误解”,他表示,“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多多向人们宣传!”
专家学者:需加强管理引导
“与欧洲一些环保组织的‘纯保护主义’理念相同,我们首先要致力于保护并恢复野生生物栖息地”,丁良冬说,“但当物种濒临灭绝时,就该考虑人工驯养繁育了。”
他认为,加大野生动物从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是缓解野生动物所处困境较好的方式。不过,对野生动物驯养有所作为,还需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度的把握就很重要,”有关专家表示,“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事实上,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并非易事。建德市东林石蛙养殖场场长徐冬林说,农民要想规模化驯养繁殖,资金是问题,技术更是瓶颈,很多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都没有现成的参考技术,“需要长年摸爬滚打才能摸索到门路”。
省林业厅副厅长叶胜荣表示,省林业厅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产业发展,重点对种源基地、示范基地、龙头企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等给予扶持。
据悉,2010年,在我省已认定的33种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养殖的基础上,省林业主管部门将对其他有特殊价值的物种进行有条件试点养殖。争取到2015年,全省建成一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种源基地和示范基地,培养一批养殖及产品加工利用龙头企业,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驯养繁育加工新品种和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由目前的20亿元增加到5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