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3%,为经济添绿色
汪成明
本报讯 (记者 汪成明)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不少代表、委员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个明确信号。
今年是“十一五”目标“大考”之年,全省要实现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5.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5%的预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过去一年,我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67.3%;超过90%的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都在292天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的县以上城市比例超过70%,上述指标已经达到了“811”新三年行动设定的2010年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扩大社会矛盾、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谋求发展……这给省人大代表、桐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游宏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环境承诺”显示了省委、省政府铁腕治理环境污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他支持对那些改造无望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坚决关停并转,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绿水青山。
我省去年共组织实施省重点节能改造项目264个,拆除改造工业锅炉1170台、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80万千瓦,否决1490个“两高一资”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报告中这一串数据,被省人大代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玉兰教授划上重点的红线。她说,透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各级政府对环境治理动了真格。
长期致力于生物与环境研究的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傅承新表示,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在注重经济总量和增加速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报告中“两个3%”的约束性指标“红灯”和已经实施的严格官员“问责制”,有助于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转换观念,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转型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从而提高浙江经济绿色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