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资讯

余杭财政突破百亿大关 六大战略谋划新篇

  余杭

  财政突破百亿大关

  六大战略谋划新篇

  刚刚过去的2009年,将成为杭州余杭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困难前所未有,成绩可圈可点。盘点2009年,余杭区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18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100.07亿元,增长20.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67亿元,增长22.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15元、13950元,增长10%、1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本外币)980亿元、770亿元,增长32.6%、34.85%。

  这一年,余杭被中央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光荣称号;被评为“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区”、“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区”;被达沃斯高峰论坛评为“最具投资价值区”、“最具人文魅力区”。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谓来之不易。回望2009年,余杭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总战略目标,紧紧抓住“六大发展战略”这一总体纲领,坚持既定战略不动摇;紧紧抓住项目这一重要载体,以“项目建设行动年”活动为载体,坚持加快建设不松劲;紧紧抓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基本方向,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坚持转型升级不含糊;紧紧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坚持改善民生不停步;紧紧抓住体制机制这一关键环节,永不满足,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创新不畏难;紧紧抓住干部作风能力这一根本保证,不畏困难,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坚持提升“三力”(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不懈怠。

  站在新的起点,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余杭区委、区政府又雄心勃勃地开始了新一轮的谋划。余杭,这个正在奋力成为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必将在2010年翻开新的、更动人的篇章。

  财政突破百亿

  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2009年,余杭的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07亿元,同比增长20.11%。余杭,也由此成为我省第三个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的县(市、区)。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大海。2009年,余杭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通过大力实施“服务业大区”战略,余杭服务业增加值取得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5%,增幅远高于GDP增幅与工业增幅,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力军。全区一大批商贸物流项目顺利推进,全区16个重点商贸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4.2亿元,达到计划的148.69%。消费经济稳中趋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增长16%。旅游业发展跃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分别增长25%、15%。

  文创产业态势良好。围绕建设“市文创产业综合示范区”目标,余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全年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亿元,增长15%,占全区GDP比重达7.6%。全区四大创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良渚博物院成功晋升全国十大博物馆精品,并成功承办了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等系列活动。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区以调结构、促转型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发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45亿元。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入79亿元,一大批大项目基本竣工。全区合同利用外资7.19亿美元,增长10.4%;引进内资项目310个,到账内资162亿元,增长16%。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2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18家。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74亿元,增长5.4%,林业总产值50.90亿元,位列全国林业年产值超50亿县(市、区)第15强。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规划管理不断深化。2009年,余杭区优化和完善区域总体规划和“一副三组团”分区规划,编制临平新城概念规划、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北延伸线两侧概念性规划等,规划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发挥城建集团、交通集团、旅游投资公司等国有公司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道路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余杭段有序推进,完成通村联网公路建设105公里,临平污水南排工程和临平第二污水系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城乡环境有效改善。全区以“道路、河道有机更新”带动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自然历史和人文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共办理农民多(高)层公寓规划审批56项,有23个多(高)层公寓项目开工建设,总开工建筑面积约241万平方米。正式启动“数字城管”,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区里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完成44个重点整治村和24个已整治村提升工程。启动“一绕三线”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新增绿化面积615万平方米,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全年完成10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设,受益农户达5000户以上。

  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深化破解“7+X”难题。2009年,余杭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用于民生社会事业支出29.32亿元,增长9.6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869人,培训各类农民31788人,再就业培训14606人。全区参加各类养老保险人数达44.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50.73万人,参保率为99.70%。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941.99万元,发放社会医疗救助券233.62万元。全区321个城乡社区全部建立劳动保障和帮扶救助室,着力构筑兼顾城乡、惠及所有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安全网”。以“名校+农校”、“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模式,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全区教育集团数已达16个。全面完成山区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8个镇乡8.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年新增市级文明村镇7个、示范文明村1个、文明街道1个、示范文明社区1个、文明社区4个。“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新建健身苑(点)165个、篮球场31个、乒乓球室25个。新开通图书“一证通”服务点8个,流通点4个。丝织技艺成功晋级“世遗”,余杭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深化平安法治建设。以被中央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荣誉称号为契机,大力推进“平安余杭”建设,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被省、市评为“两会”和2009年国庆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市、区);出台2008年度余杭法治指数,被评为省法治先进区。

  

  六大发展战略

  增添发展强大后劲

  

  站在2010年的门槛上,刚刚结束的余杭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继续坚持“城市化引领”、“工业强区”、“服务业大区”、“文化名区”、“环境立区”、“民主民生”六大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强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继续坚持开展“三力提升”活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合力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六大发展战略”,将是余杭新一年全部工作的总体纲领,纲举则目张。

  深入实施城市化引领战略,加快城市功能与杭州主城对接。余杭区领导认为,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乃至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动力。深入实施城市化引领战略,将有利于余杭抢抓杭州大力发展郊区经济的机遇,进一步彰显区位、交通、生态、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推进“一副三组团”建设,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承载力。

  深入实施城市化引领战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余杭区将坚持“四高”标准,按照“城市国际化”的要求,重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高起点规划。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系统性。二是抓高标准建设。按照“全面、系统、有用、优质、高效、适度超前”的要求,认真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三是抓高效能管理。城市管理要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属地化管理、阳光化行政、数字化监管、精细化执法、市场化保洁、源头化治理、社会化参与。

  今年,余杭区还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省市委关于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强化工业经济基础支撑作用。工业兴则余杭兴,工业强则余杭强。余杭区提出,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继续坚持大项目、大投入、高新化、集聚发展的理念,坚持一手抓大企业、大项目,一手抓配套企业,重点要做好“建集群、强集聚、促转型、扩投资”四篇文章。

  一是建集群。实施“龙头带配套战略”,按照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家纺产业五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强化产业链招商,强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合作平台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二是强集聚。加大先进制造业“三区八园”基础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三是促转型。坚持“三位一体”方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切实改变余杭产业“缺重少新”的现状。四是扩投资。按照发展大工业的要求,着力引大企业、上大项目,支持企业大融资、大技改。

  深入实施服务业大区战略,推进郊区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杭州市大力发展郊区经济为余杭发展服务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余杭提出,要积极创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示范区、高效区,着力推进郊区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形态与杭州主城的加快接轨。

  一是完善政策,强化引导。按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切实抓好服务业各项发展政策的落实,强化政策引导,提高政策绩效。二是编制完善规划,推进集聚基地建设。全面梳理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开发时序和开发模式,排出工作计划,确保有序推进。三是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西溪湿地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抓好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以余杭创新基地和临平副城为主要集聚区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大总部经济企业引进力度。

  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文化凝聚着一个地方的“精、气、神”,是激发区域发展活力的源泉,是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余杭将积极构建“大宣传、大文化、大文明”的工作格局,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文化软实力放大区域竞争综合实力。

  一是加强文化保护弘扬工作。推进良渚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加大对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余杭文化影响力。二是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打响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和超山梅文化中心三大品牌,推进大美丽洲文化旅游综合体、超山旅游综合体、径山禅茶文化旅游综合体、创新基地设计创意产业园等的建设,全力打造“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四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挖掘、提炼、弘扬余杭人文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创业创新。

  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平安法治、高效廉洁的和谐社会。余杭把环境视为发展的生命线。一是加强“低碳城区”和“生态余杭”建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减碳任务,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二是加强“平安余杭”建设。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创建成果,不断完善各项维稳工作机制,抓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安保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加强“法治余杭”建设。强化法治指数成果运用,争创全国法治先进区。四是加强“勤廉余杭”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公平高效、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深入实施民主民生战略,共建共享“品质之城、美丽之洲”。民主扎根民生,保障和引导民生;民生巩固民主,推动和提升民主。一是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建立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完善重大事项、民生工程的决策机制,规范民生工程的民主参与机制,搭建党委、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和社会不同群体民主协商的互动平台。三是着力破解“7+X”难题。不断拓展“破七难”内涵和外延,最大限度地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力提升”工程

  提供发展坚实保障

  

  近期召开的余杭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全面通过了《关于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实施意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余杭区委为什么要专门出台这个文件,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

  余杭区委主要领导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只有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才能保障各项事业取得进步、走在前列。因此,区委决定今年在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开展“三力提升”活动,以区管正职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并将活动范围扩大到全体区管干部。

  根据《实施意见》,余杭区将积极开展面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举办各类理论教育巡讲,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全民阅读,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制定出台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团队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形成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考评制度,将学习纳入干部年终考核体系,形成“德、能、勤、绩、廉、学”完备的干部考核体系。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办好各类培训班,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创新力方面,余杭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一副三组团”建设和管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项目建设和管理、投融资体系、财政体制、社区建设、破解“7+X”难题、纪检监察体制等确定调研课题,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并将调研成果转化成政策或制度,着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推进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运用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鼓励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开展创新课题项目招标等活动,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创新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环境。

  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执行力方面,余杭区将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的要求,把党务政务各项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立体化、全覆盖。以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推动党务政务工作规范高效开展,做到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奖惩到位,实现基础工作规范化、重点工作品牌化、工作机制常态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满意”的总目标,加强对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推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建议的办理等五大重点领域执行过程、结果的监督。建立月度排行榜制度,对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每月进展情况进行排名和公开。完善跟踪督查制度,对领导批示件、会议纪要等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决策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建立日常监督长效机制和监督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效能考评办与两办督查室、人大、政协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各职能单位监督机构的信息沟通。完善问责制度,对工作推诿、不履行职责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确保取得实效。健全“1+X”科学考评体系和区管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社会和群众监督,完善社会评价整改考核制度,构建多方位的干部执行力评价体系。结合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公示”、“公述民评”、“第三方评议”等制度。以五大重点领域工作的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开展执行力情况评优活动,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6 余杭财政突破百亿大关 六大战略谋划新篇 2010-01-29 nw.D1000FFN_20100129_3-00006 2 2010年0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