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梦工场

《生死线》遭遇“生死战”

一部好剧是如何造就的

  本报记者 陈扬渲

  

  去年,国内4家卫视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恶性竞播轰动一时。刚刚进入2010年,电视荧屏混乱再起,兰晓龙的新剧《生死线》又引发竞播事件。

  是什么成就了一部好剧?答案似乎是电视台的追捧和高收视率,可一切并非那么简单。

  跳播抢播,

  卫视竞争愈演愈烈

  自从《士兵突击》火了之后,编剧兰晓龙身价倍涨,他随后创作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引来各家卫视抢播,号称“战争三部曲”终结之作的《生死线》也被看好。

  《生死线》以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个包括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组织“四道风”的平民抗日故事。今年元旦起,这部电视剧作为“开年大戏”在云南、重庆、吉林、贵州等4家卫视同时播出。

  如果《生死线》反响平平,随后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偏偏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一路攀升,为了在竞争中突围而出,云南卫视在1月8日跳过两集,加快了剧情推进。这导致原本大家同步播出的节奏被打乱,吸引众多观众放弃别家而独选云南,因此也招来另外3家卫视的不满和批评。

  云南卫视的行为当然属于恶性竞播,说到底还是为了市场占有率,这与中国特殊的播映管理政策有关系。

  我国的电视剧生产正在走向市场化,然而播出平台仍是高度垄断的。《生死线》此前曾在地面频道播出,尽管反响热烈,但受到地域限制终究不能形成热播效应。一部电视剧想要真正达到热播,必须依靠卫视平台。

  另一方面,电视剧是各卫视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最主要的抓手之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一部电视剧可以同时在4家省级卫视播出,出于竞争,各卫视频频使用抢播、跳播等非正常手段。此前,这样的事件已经多次发生,然而并不因同行的抗议、主管部门的批评而得以杜绝。

  越骂越火,

  电视圈出现怪现象

  电视荧屏从来不寂寞,相反还越来越热闹。自从央视2008年初推出《闯关东》大受好评后,“开年大戏”就成为电视台又一“杀手锏”,几乎家家都在推自己的“开年大戏”。

  一派喜气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电视剧收视率居高不下却难见好评,有的甚至恶评不断。

  前阵子在央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神话》,单集最高收视率超过了4%,创央视八套开年戏收视率之最,也超过了各地播出的《铁齿铜牙纪晓岚4》等开年戏。《神话》引发了网民的热议,普遍的观点是“剧情、造型、台词都很雷人”,但这些声音似乎并不妨碍人们观看的兴趣,不少人骂完之后接着一集集地追看。

  在广东等几家卫视播出的《八仙全传》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有网友说,神仙和妖怪只知道整天谈恋爱,剧情简直恶俗之极。然而就是这么一部无聊、搞笑的电视剧,收视率竟然名列各省级卫视前茅,让人大跌眼镜。

  不怕骂得凶,就怕不注意。这条娱乐圈的真理再次得到验证,只要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电视剧就是图个开心,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和时尚信息,荒诞却让人发笑。它们另一个相同点是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八仙全传》就不用说了,类似的影视作品已拍过多部。《神话》的总监制是成龙,光看剧名让人想到成龙的同名电影,看剧情则会想起前些年热播的《寻秦记》。冲着曾经的记忆,不少观众就被吸引住了。

  有骂声代表有关注,于是在骂声中一些电视剧被众家电视台争抢,你方播罢我又播。

  内容为王,

  收视率标准待改革

  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竞争,最终都指向于一点,那就是收视率。云南卫视跳播《生死线》是为了收视率,其他卫视播烂剧也是为了收视率。通常看来,收视率代表着市场占有份额,是品牌竞争力的体现,可以招揽更多的广告客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收视率只是一个抽样统计,调查每天或每周看多少时间电视,因此受众基本上是低端人群,过分强调收视率的后果就是这个群体的审美趣味主导了中国电视剧的价值追求,我觉得这是目前最大的症结。”浙江大学广播影视研究所所长范志忠教授说。

  电视剧作为最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应倡导主流、核心的价值取向。然而为了追求收视率,大量电视剧迎合受众而降低自身品位,流于庸俗化。以去年的《蜗居》为例,虽然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但为求轰动效应而制造噱头,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其实在电视圈早就盛行“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说法,奇怪的是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参与争夺收视率的游戏。范志忠认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很多制度尚不完善。以收视率调查来说,现在基本上都是外资企业在做,其实国内已具备开展收视率调查的技术条件,关键是如何在同级政府管理下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

  收视率是评价一部作品的重要条件,但绝不是唯一的指标。拿近年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潜伏》等一批优秀电视剧来说,都是在观众良好口碑的基础上逐渐热播的,另外很多曾创下高收视率的平淡之作则早已被人们淡忘。

  网络、手机等新的舆论场的形成,为电视剧的评价提供了更客观、多元的参考,而出于产业化的内在要求,电视剧必然要以内容取胜。在浙江,华策、长城等一批较为成熟的民营公司已经走上打造精品剧作之路,出现了《中国往事》等一批叫好叫座的经典之作。毕竟,造就一部好剧的终归不是收视率,而是自身的品质和观众的口碑。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梦工场 00017 一部好剧是如何造就的 本部记者-陈扬渲-采访中心—文化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1-27 nw.D1000FFN_20100127_9-00017 2 2010年0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