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创富年代

招聘季,风渐暖

——浙江大学生就业不完全调查

  又是一年招聘时。

  2009年,中国经济、浙江经济划出了一条“V”型反转曲线,正因为如此,相比往年,2010年的招聘季,愈加牵动人心——对高校毕业生而言,他们关注的是,持续多年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2010年的春天,他们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饭碗”?

  本报记者通过对应届毕业生、高校及用人单位的多点采访,试图找出一些方向性的答案。

  心绪,起起伏伏

  纠结,是23岁女孩莫文丽眼下挥之不去的情绪。

  有着一双美丽大眼睛的莫文丽是浙江某高校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近几个月来,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收集招聘信息,然后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上。

  在她的身边,有同学到乡镇做了农村教师,有同学在杭城某事业单位暂时落脚,做了“没有编制”的员工,还有同学到保险公司干起了推销。但这些,似乎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在新近出版的《挑战与突围》一书中直言,伴随着经济转型的波动,大学生供给的持续增加,这些昔日的“天之骄子”,已成为就业困难人群。

  眼下,莫文丽的心境,有如明亮的双眸,一清二白。家在农村的父母,节衣缩食供养她到大城市读书,图的就是她能在大城市落地生根,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然而,一切谈何容易。2002年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增长速度达27%左右,远远超过GDP的平均增速。在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情形下,这些经历“十年寒窗苦读”的年轻学子,为找“饭碗”而发愁。

  我国劳动就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透露,2010年我国将新增应届大学毕业生20万,再加上全国近1200万的就业缺口,“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高校毕业生达23万人,而外省来浙寻找就业机会的大学生高达40万人。

  每次浙江的事业单位、大企业招人,莫文丽在外地高校读书的高中同学便会不远千里“杀到”。

  经济冷暖波动,加剧了大学毕业生找寻“饭碗”的不确定性。据省劳动人事部门不完全统计,应届大学毕业生有56.5%到非公单位就业。此轮经济波动中,出口导向型的浙江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民企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不少。

  暖风,渐吹渐近

  “不过,情况正在转好。”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前不久,该校举办2010届毕业生冬季招聘会,一下子来了412家用人单位,比上届增加66.13%,远远超出校方的预想。这些用人单位带来了8100余个岗位,比上届增加了92.86%。

  显然,从经济寒冬中缓过劲来的企业正加紧招兵买马。浙江恒逸集团2010年预计推出600多个管理、技术岗位,绝大部分面向大学生招聘,新增岗位数同比增长超过50%。

  伴随着企业人才需求转旺,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更加积极。

  该校的调查显示,近来主动向就业辅导员了解就业信息的人比前阵子多了,原来已打定主意“啃老”的学生也动起来了,重新打印简历,精神抖擞地走出校门寻找机会。

  更为积极的变化是,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趋向理性。前不久,该校组织车辆接送毕业生参加嘉兴、绍兴等省内二线城市举办的人才交流会,车车爆满。“这些原本并不是特别吸引毕业生的地方,一下子热起来了。”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

  从就业市场的需求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杭州某高校的统计显示,计算机信息、机械、化工类等岗位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大,而中文、法律等文科生求职较为困难,与上年相比,金融贸易类岗位的需求量锐减。

  眼下,几乎每所高校都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学生就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出了“汽车营销与模特艺术专业”,孙盼便是首批20名学生中的一个。

  如果不告诉你她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你很可能以为她是一名专业模特。三年来,她和她的同学主修了形体、化妆等专职模特的技能。行走在校园里,她们常常能获得男生爆高的回头率。

  并不只是“金玉其外”,她们还掌握汽车营销实务、商务礼仪、品牌鉴赏以及汽车文化等知识,因为这些是她们必修的理论课程。眼下,这些有着模特身材,又懂得营销心理的毕业生,成了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名车行眼中的“香饽饽”。

  该校负责人说,通过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改革,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稳中有升。不久前,该校还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创业,潮起无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招聘季,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悄无声息地加入创业大潮,像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韩沁一样,开始了创业人生。

  在杭城馒头山一角,有一片旧厂房改造的办公房,韩沁2009年9月创办的杭州青溪阁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便落户在园区里。这间由她和一位老师、两名同学抱团创立的公司运行成本并不高:1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第一年无需缴纳租金,第二年只需缴纳一半的租金,租金每平方米每月仅1元。

  如此好的“创业起飞平台”,是由中国美院与杭州上城区合力打造的,不仅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廉租场地,还为他们提供免费参加创业培训等额外服务,全方位帮助毕业大学生创业。

  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创业,是浙江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头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干脆腾出几间大教室给创业大学生免费使用,每家公司一个宽敞的隔间。现在,这里已有高新技术类、电子商务类等学生企业14家。

  不过,对该校CAD专业2007级学生杨帆来说,学校给他的创业帮助远不止这些,因为在每一名创业学生背后,由学校科研处、财务处等部门组成的资金组、科技孵化组等,都在时刻准备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帮助。仅过去的一年,该校就分别给予26个学生创业项目3000元的资助。

  风起云涌的大学生创业潮,成了中国经济波动期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10年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田宁开始创业,如今他的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拥有员工7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

  研究表明,美国现阶段“95%的财富是由1980年以后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革命性‘创业一代’创造的”,15%的新企业、新公司创造了94%的新就业机会。

  创业,显然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权威人士认为,创业是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就业岗位。

  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浙江正处于创新型创业的阶段,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正成为新生代创业者的重要主体。但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达20%左右相比,我国这一数字仅为1.4%,创业带动就业的路,还很漫长。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 00013 招聘季,风渐暖 2010-01-26 nw.D1000FFN_20100126_7-00013 2 2010年0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