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版

民生工程惠民生

——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十方面实事纪实

  本报记者 嵇哲 通讯员 闫拥洲 

  

  2009年,尽管我们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并未放缓。

  这一年来,全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就业、社保、医保、住房、教育、农村环境、文化、扶贫、污染防治、公共安全等十方面实事如期全面完成,全省民生保障和改善又迈出坚实步伐。

  (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省委、省政府将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去年年初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就业方面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如今,这一目标已超额完成。

  保障是民生之基。过去的一年,我省着力编织更加紧密的社会保障网络,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实效,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不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同时,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与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继续提高,对欠发达地区低保补助力度持续加大;

  医疗保障方面,将60多万名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范围,基本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

  住房保障方面,2009年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00余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1万户,基本实现低保标准2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基本满足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城市住房困难家庭购租经济适用房需要;

  养老服务方面,省财政全年安排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补助资金2500万元,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5万张。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

  这是一张不俗的成绩单。一个个数字背后,是省委、省政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以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确保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二)

  2009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是全国农民人均水平的2倍,成为中国首个突破万元的省区。

  在可喜的平均数背后,我省更为关注“平均数下的不平衡”,积极扶持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发展。在全国率先消除贫困县和贫困乡镇基础上,我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从解决区域性贫穷向实现户户小康转变。

  在十方面实事中,省委、省政府不仅对帮扶欠发达地区困难群众明确提出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每天能加工手提编织袋100多只,收入有四五十元。”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思源村农妇吴才英算起来料加工收入,高兴得合不拢嘴。在乌溪江库区,通过实施脱贫致富二期工程,预计2009年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977元,比启动库区脱贫致富工程前的2003年增长1倍多;60.8%的库区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可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省高山远山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重点库区困难群众实现下山搬迁7.5万人,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7元,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农户走上了致富康庄路。

  既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也要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前几年开始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广大农村地区旧貌换新颜。2009年全省又有3185个行政村完成整治任务,至此,全省已有16000多个行政村初步完成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等环境整治工作,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0%以上。

  去年5月,温岭市松门镇石板殿村的陈秀兰大妈在省人民医院办理了出院手续。陈大妈因糖尿病住院9天,共花去医疗费用4428.73元。在结算处,她出示了温岭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当场报销了1152.39元医疗费用。在温岭市,参加新农合的农民不论是在村里的卫生室,还是在省城的大医院,只要凭着一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就能实现医疗费用现场报销。如今,这项工作正在全省逐步推广。

  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同时,城镇基础设施也加快向农村延伸。在十方面实事办结统计单上,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9%,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144万,新解决21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村里路通了,公交服务也跟了上来。前不久,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开通了前往市区的城乡公交车,每天早、中、晚各一班,票价基本上为4元,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

  在十方面实事中,省委、省政府将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帮助低收入群众加快致富步伐,更加注重为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十方面实事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污染防治方面的具体目标:建成100个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000公里,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600吨,完成生猪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这些实事的办理,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让浙江拥有更多的绿水青山。

  在生猪养殖大市嘉兴,每年产生的200万吨猪粪曾是最让人头痛的污染源。但在去年,嘉兴的瑞丰天元公司将猪粪加工成了高档有机肥出口日本。这批销往日本的高档有机肥每吨售价在3500至4000元左右,利润为700至800元,是普通有机肥的10倍。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目前嘉兴已有精制有机肥生产企业12家,年生产能力20万吨。

  卖山卖水不如卖风光。地处天目山区的安吉县曾是我省20个贫困县之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以环境换发展的阵痛后,当地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山青水碧、民富县强的科学发展道路。这个人均只有7分田的山区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2成,其中68%来自“绿色产业”。凭借秀美风光,山川乡高家塘村还引进3家企业会所,其中一家企业是上海的上市公司。

  (四)

  改善民生实实在在,惠及群众方方面面。

  在十方面实事的安排上,既有通村公路、保障住房、村庄整治等看得见、摸得到的“硬政绩”,更多的是让群众得实惠、为长远谋发展的“软服务”。

  “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省将加强基础教育、关心寒门学子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努力方向。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各地已按要求落实学校公用经费,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提高到550元和350元。全省36.5万名学生享受到每人每年350元的爱心营养餐。秋季入学起,全省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将低收入家庭标准从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统一提高到4000元,对符合低收入家庭子女条件的中职在校学生免除学费并提供营养餐。

  “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建设文化大省,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送文化下乡是促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2009年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将1.7万场演出、21万场电影、130万册图书送到了农村,免除了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网络初装费和视听维护费。

  在公共安全方面,全面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加固病险水库240座、海塘65公里、堤防170公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9.4%、6%和13%。

  这些实事看似小事,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紧紧相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办实事,真正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版 00001 民生工程惠民生 本部记者-嵇哲-采访中心—时政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1-25 nw.D1000FFN_20100125_2-00001 2 2010年0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