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小菜进杭记
——本报记者随菜农体验“2010”交通圈
记者 王国锋 通讯员 陆烨
本报嘉善1月13日电
记者 王国锋 通讯员 陆烨
迎着落日的余晖,嘉善姚庄镇武长村的薛珍忙着将刚刚收割的一卡车蘑菇运往杭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时值下午5时。“能赶在晚上7点到杭州。”薛珍说,那时正值市场交易高峰,蘑菇能卖个好价钱。现在道路好了,到达时间能算准。
薛珍的底气来自嘉善城乡交通一体化带来的便利。2010年,全县实现了各镇(街道)之间互通直达20分钟、每个乡镇(街道)10分钟到高速公路的“2010”交通圈。
出村道,穿省道……记者跟随薛珍送货到杭州,一路上走的都是宽阔的水泥路,车行其上,跑得畅快。薛珍的话闸子也打开了,从两年前的危桥改造到去年底的村道拓宽,再到农用车开到田头地角。“道路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她说,蘑菇放一两天就会发黑。以前她爸爸半夜摇船到上海、杭州卖菇,少说也要5个小时,遇到航道拥堵,蘑菇多半变坏,只好倒进江里。
“嘀嘀!”车子一路过姚庄、魏塘两镇,到达沪杭高速大云入口,货车上的时钟显示为5时25分。
“运输成本是不是省了?”面对记者的提问,薛珍掰着手指说,这两年县里搞连村公路建设,让她少走了七八公里弯路,一个来回能省10多元油钱。更重要的是,蘑菇的新鲜度提高了,每斤能多卖一两毛钱呢。
不知不觉,车子转上杭州绕城北线。薛珍感慨地说,以前来杭州,全家都当一桩大事情,现在像到邻居家串门一样方便。
晚6时45分,车子到达杭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薛珍又忙开了。
新闻背景:
近年来,嘉善县确立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新思路,加快村道联网贯通、客运中心和场站建设、危桥改造等。目前,嘉善已基本形成“三横两纵”的道路交通框架和“两纵两横”的水运网络主骨架,公路总里程达737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达145.6公里/百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