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和伊朗互发最后通牒
伊核问题较量升温
伊朗近期向西方国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1月底之前就伊朗的核燃料交易提议作出决定,否则将自行生产纯度较高的浓缩铀。
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国家为伊朗设立的核问题合作“最后期限”去年年底到期,美国开始着手推动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
伊朗在其核问题上与西方国家互设期限,双方的较量出现阶段性升温。
伊朗:不愿委曲求全
伊朗与西方国家此番较量始于去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当时提出一份草案,要求伊朗在2009年年底前一次性将大约11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运往俄罗斯进一步提纯,再由法国将其生产成伊朗研究用核反应堆所需核燃料棒。
伊朗不接受这一期限,但表示可以在南部的基什岛经济自由区或土耳其进行核燃料“同时”交换。
本月2日,伊朗外交部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西方国家本月底前未能与伊朗就核燃料交换达成协议,伊朗将自行生产核燃料。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此举无疑是将“皮球”又踢给了西方国家。一方面,伊朗借此显示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展现灵活、力争早日解决伊核问题的意愿;另一方面,伊朗能够确保“切实保障核燃料供应”的底线,为解决研究用核反应堆核燃料供应争取时间。
对于西方国家可能发动的新一轮经济制裁,伊朗政府多次表示“不惧怕”。尽管制裁会阻碍伊朗经济发展,但伊朗绝不会以牺牲核权利为代价而委曲求全。
美国:积极推动制裁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4日说,美国正和其他国家协商,准备对伊朗实施制裁,以对伊朗政府,特别是伊斯兰革命卫队施加压力。
至于具体制裁措施,经济和金融制裁将是奥巴马政府的最佳选择。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伊朗问题专家卡里姆·萨贾德普尔称,与前任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若推行对伊朗的制裁,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
然而,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策略并非没有回旋余地。在希拉里威胁制裁伊朗当天,白宫发言人比尔·伯顿说,美国针对伊朗的政策旨在“让其回到谈判桌前、履行应尽责任”。
较量:此一时 彼一时
一直将伊朗视为生存威胁的以色列认为,在西方国家与伊朗的两个“最后期限”较量中,伊朗暴露出了弱点,让西方看到通过进一步制裁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也意味着短期内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减小。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埃弗拉伊姆·卡姆分析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去年10月提出的核燃料交换草案并没有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能进能退”的策略。若伊朗接受方案,那么可有效减少伊朗库存低纯度浓缩铀的数量,在理论上将伊朗可能制造出核武器的进程推迟大约一年,西方国家便能利用这一时间展开与伊朗的谈判;若伊朗拒绝方案,西方在要求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时将可能获得更广泛支持。
而伊朗的应对方案则有些“瞻前顾后”。伊朗政府最初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方案显露积极态度。但是,面对国内压力,伊朗政府又变得犹豫不决,在超过西方设定的“最后期限”后才拿出自己修改后的方案。
卡姆指出,上述过程显示出两点:一是伊朗的铀浓缩能力可能并不像其宣扬的那么强,所以担心其现有浓缩铀有去无回;二是其内部政治权力斗争激烈。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说,在看到上述两点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伊核问题谈判中会作出某种策略上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制裁和对话两手,影响伊朗经济民生和伊朗政权,增强伊朗国内反对派的力量。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