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硅谷”开始变脸
本报记者 吴妙丽 通讯员 姜敏 徐祝安
本报记者 吴妙丽
通讯员 姜敏 徐祝安
“浙西硅谷”正在变脸。
开化县各单晶硅企业订单满满,新动作频频:“嘉毅能源”新厂房和投资2.48亿元的光伏电子项目生产车间完工,今年3月正式投产;“万向硅峰”年产30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龙鼎电子”年产500万片6英寸及以上大尺寸单晶片,“矽盛电子”年产50兆瓦8英寸太阳能电池片等一批项目近期都将陆续上马。
而就在一年多前,受“市场缩水和价格跳楼”双重挤压,曾被称为浙西“硅谷”的开化县近60%的单晶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经历了从资本蜂拥而入、项目“遍地开花”,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的过山车行情,初具块状经济雏形的开化硅产业基地也随之动荡。
“当时我们的市场几乎‘一夜归零’”。“华友电子”董事长汪昌伟说起金融危机仍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开化单晶硅企业生产的硅片,原材料是国外进口的多晶硅,产品供应国内各太阳能电池片和电池组件厂家,而这些厂家的市场主要在欧美国家。金融危机初期,欧美市场基本“全封闭”。不仅如此,单晶硅片的价格也下降了60%。
短短几年间集聚了57家单晶硅、有机硅企业的省级硅产业基地,竟然如此弱不禁风,引起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深思。“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被锁定在低端!”目前,开化与浙江大学合作,系统谋划浙西硅谷的发展,通过出台产业高端化项目的财政贴息、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扶持硅企业“龙头”做大做强、集聚发展,带动硅产业转型升级。
不少硅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招,以求逆势突围。浙江华友电子有限公司在技改上拔得头筹,去年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改造生产流程技术。目前,公司月生产6.5英寸单晶硅片能力由原来的30万片增加到70万片,成为阿特斯、南京中电等国内著名太阳能光伏企业的长期供货方。
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为规避市场风险,将本厂生产的单晶硅片委托国内电池片厂家生产,再回购卖给欧洲厂家,抢到了欧洲多笔太阳能电池组件订单。公司正在酝酿开发半导体级硅片、元器件等新产品。现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全面完工,价值2000多万元的新式切片机、单晶炉等已到位,预计今年产能将翻番。
一些单晶硅企业当起了中介。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依托硅电子产业协会组建了外贸公司,对30多家会员企业严格执行“联盟标准”,统一采购多晶硅原材料,统一分销单晶硅片。截止目前,已从美国采购5批100多吨多晶硅原材料,构筑了企业产品质量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