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80后”女作家群异军突起
那一抹青春的亮色
本报记者 刘 慧
本报记者 刘 慧
“八朵金花”,是文坛前辈给她们的昵称。8位“80后”的小字辈作家——潘无依、吴雪岚、朱思亦、黄慕秋、吴瑜、茅立帅、钱好、黄璐叶丹,正以一种群像式的姿态,引起全国文坛的瞩目。她们全部来自浙江湖州。
在这8位“80后”女作家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共性,一种充满文学激情、充满青春亮色的气质。而这,正是叱咤文坛已10年的“80后”文学的特点之一。
群像写真
与前辈作家有所不同,“80后”湖州女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大多开始、并成名于网络。
吴雪岚,网名“流潋紫”,她的畅销书《后宫—甄嬛传》,被称为“小说版《金枝欲孽》”,发行量达50万册。
吴瑜,网名“清水无鱼”,在新浪博客“安家”,连载《上海,不哭》、《情迷夜上海》等长篇小说,成为全国美女博客大赛“最佳才华奖”得主。
……
“80后”女作家们的文字也各有所长,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吴雪岚、吴瑜更多吸收了新兴网络文学的营养;潘无依、朱思亦则扎根于当代主流文学的土壤;茅立帅、黄璐叶丹的题材源自校园,充满了青春阳光和少年人的思考;钱好则坚持维护着古老文学的传统。
“高知”是她们的特点之一。和老作家当年仅仅靠一支笔和个人见识写东西不同,她们都是有较高文化基本功和文学素养的新一代。在这“八朵金花”中,就有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湖州市作协会员,年轻的她们给“作协”这种成熟、严谨的机构带去了青春的血液。她们中年轻一些的,是作协“最小的会员”;年长一些的,则是作协“主席团最小的成员”。她们的学历背景涵盖了工学博士、文学学士和在读大学生。
“家学”是她们另一个共同具备的特点,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一个文化气息极浓的家庭,或者父母本人平常就爱舞文弄墨、或者长辈从小就注意培养她们的文学水平、或者家庭成员本身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界人士。深厚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她们不可多得的优势。
“80后”文学有一个别称——新生代文学。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80后”文学不是单纯指80年代生人创作的文学,而是一种由年轻人创作的、艺术手法和内容选择上趋于多元化、思想新潮具有冲击力的一种文学。
潘无依诗歌的跳跃、朱十一小说的叙述主体的分解、吴瑜的悲剧意识、流潋紫和钱好优雅的语言、黄璐叶丹和黄慕秋编织故事的能力……花样年华,花香各异。
事实上,如今活跃在文坛上小有成就的湖州籍美女作家远不止这8位。比如湖州女孩潘亚君,网名“江南清秋月”的长篇小说《绝恋大清》在红袖添香网上连载销售,连续5个月排名第一,被多家出版社看中;再比如,工学博士生张欣15岁就开始发表作品,有多篇武侠小说散见于《名侠与大探》等杂志。粗略估计,仅湖州一地小有名气的“80后”女作家就有20多位,她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想象奇特、意境深厚”,其疏朗的文体十分适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能诗擅文的江南女子,如一片云,若一段梦,突然以井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湖州“80后”女作家群体正在异军突起。
这是一颗难得的种子,因为它预示着浙江文学甚至整个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
归属解读
为什么“八朵金花”诞生在湖州?这是一种巧合吗?
“我们一直扎根在湖州深厚的人文底蕴中成长,”“八朵金花”之一的吴雪岚分析说,“更重要的是,湖州的人文氛围对女性的包容、鼓励和支持,让我们的写作有了表达自由的天地和挥洒才情的自信。”
湖州市作协主席、《天下粮仓》作者高锋也认为,湖州是中国最注重精神生活的城市之一,“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谈印证了其物质财富的充裕,衣食无忧的湖州人也因此特别注重追求精神生活。湖州自古人才辈出,文人荟萃,哺育了书画家赵孟頫、诗人孟郊等一代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苏轼等不少名流。
高锋认为女性成为湖州“80后”文学的主力并非偶然。湖州“清氛源远,韵致流长”的文化内涵孕育了湖州人“文气、灵气、大气、和气、豪气”的性格特点。湖州这批80后女作家的作品,既吸收了这种人文底蕴,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纪实,填补了80后的这段历史的空白,很有开创性。
高锋直言,湖州“80后”女作家群目前也遇到了瓶颈。少数相对成熟的作者面临着题材重复和形式突破的困境,更年轻一些的作者则把写作兴趣停留在青春的徘徊上,由于生活经验的稀缺,他们从书本上截获一些灵感便对死亡、爱、生命和风景进行咏叹。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正在进行自我蜕变的综合型写作群体,他们大多已经或正在脱离校园,承受着生活方式和写作方向断裂“蜕变”的阵痛。
“这一代的青年作家能否最终走向成功,主要取决于作家本人的艺术潜质与文学态度以及艺术坚持。”高锋这样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