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世界

谢秋萍:进入科研黄金期

  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方序 

  

  一袭白大褂,恬淡的笑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医师谢秋萍,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简单而又沉静。

  这位1981年出生的嘉兴平湖女孩,1999年被保送进了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系,从本科、硕士读到博士,2008年6月到浙医二院当外科医生。 

  “都说三十而立。虽然我还没有立业,但在人生的第三个十年里,我结婚成家,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知道自己努力后还能变得更好,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谢秋萍说。

  虽然她的科研之路才刚刚起步,但细细盘点一番成果却已不少:从读硕士研究生起,她先后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课题研究,并作为主要参加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11篇论文,其中8篇是SCI论文。眼下,她正在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事胰岛干细胞移植研究。

  谢秋萍等人在实验中发现,在胰岛移植中加入骨髓干细胞,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胰岛移植水平,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最近半年,我们对30多只小鼠进行了动物实验,过去需要移植400个胰岛才能降低一只小鼠的血糖水平,现在同时加入骨髓干细胞进行移植,只需要移植300个胰岛就可以了。”

  身为“80后”、又是家中独女,但谢秋萍并不觉得自己和其他年代的人有什么不同。“不管什么年代,搞科研都要静得下心来、埋头苦干,没有捷径可走。”她说,“如果要说不同,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特别幸运,生活在了一个更加重视科学、更加重视创新的时代,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多。”

  和牛顿、爱因斯坦那个单枪匹马也能搞科研的时代不同,现在搞科研越来越重视团队合作,需要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在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虽然我是第一负责人,但如果没有课题组7个人的团队合作,科研寸步难行。”

  即将进入而立之年,谢秋萍感慨之余,也陡然增添了几分压力。她说,“奔三”马上就将成为过去,从现在起到今后几年是搞科研的黄金时期,如果不能在35岁前做出成绩来,这辈子也就很难再有大出息了。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3 谢秋萍:进入科研黄金期 本部记者-肖国强-采访中心—文化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1-06 nw.D1000FFN_20100106_6-00013 2 2010年0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