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解自费请人喝茶前后花9000元
爱断家务事的老王
本报记者 陈洪标
单位来“借”调解高手
清官难断家务事,临海市永丰镇47岁的王献华却用他的耐心,一次次成功了断了一桩桩纠纷。
今年10月,永丰镇沿溪办事处谢岙村的村民陈英鉴,晚上骑三轮车与临海市公路段的工程施工车发生车祸身亡。
陈英鉴的妻子是智障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女儿又未成年。事发后,陈英鉴的姐妹和妻子方的亲戚,领着母女俩找到肇事方,矛盾一触即发。
临海市公路段所在的江南街道江南办事处,知道王献华是调解矛盾的高手,马上向永丰镇综治办主任黄正镯求助,希望他和王献华出面帮助解决。
赔偿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办,是没问题,但是,棘手的是,这笔赔偿款怎么处理?死者的妻女由谁来抚养?
这个问题不提前解决好,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于是,王献华走访了双方的亲戚,没有一个愿意抚养,而且还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想要分赔偿款,但等他上门调解后,态度都变了,钱不要,人也不来抚养,但丧事要大办,这对死者的母女来说,今后的生活照样成问题。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王献华和肇事方说好,先拿6万元丧葬费给家属处理后事,其他的赔偿款等调解好后,再定给谁。
经过前后一个月的做工作,让死者的双方的每一个亲戚都签下协议,死者的赔偿款由镇政府、民政和综治办监管,谁抚养死者的妻女,谁拿钱。
这些事情解决后,11月底肇事方很放心地把40万元赔偿款,交到了由监管方开设的死者女儿的账户里。
最后,在王献华的协调下,死者的哥哥陈英溪愿意抚养,并签订抚养协议,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费,每个季度兑现一次,其中包括100元内的药费,超过部分经过审核,另外支付。如果,对方不再抚养,就由监管方向社会招标,以确保这对母女今后的生活有保障。
这件事从处理到最后的结果,不但死者双方亲戚很满意,肇事方也很满意。
放弃生意回乡做“娘舅”
王献华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竟然这么神通?在临海市永丰镇,大家都爱叫他老王,连80多岁的老人也不例外。因为他的耐心是最出名的,有人说他工作起来不要命,却有一个90岁老人的耐心,没有人最后不被他打动的。
1982年,全省统招林业特产干部,王献华考到临海市林业特产局,后来被分配到永丰镇工作。
13年后,王献华辞职下海经商,先后在上海、云南、杭州、临海等地创办实业,如今已经拥有上千万资产。个人财富已经不需要再奋斗了,儿子也出国留学了。今年春节,朋友找到他,希望在他这个年纪,能回家乡做点贡献。于是,13年后,王献华回到了工作过的地方。
镇里给了他一个硬任务,到全市最难弄的更楼办事处当主任,这个区片里有一个刺头村浦叶村,镇里的第二大村,老王还要做这个村的驻村干部。镇党委让他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之所以把他这块好钢用在这个刀口上,就是相信他身上做事的那份耐心,还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正月十五还没过,他就立马开始工作了,他想趁大家都还没外出,找人沟通也方便,最关键的事,是先把村两委的人员做通思想工作,坐到一张桌子上来。
于是,马上给村主任邵华龙打电话,约他面谈,但是对方都以没时间推辞了,这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在北京办家具厂,是北京临海商会副会长,当选村主任后,原来一副雄心壮志,想在村里干一番事业,可是村里的情况复杂,一年下来,村两委会意见不统一,搞得他也心灰意冷。
王献华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后,觉得这个小伙子的心如果能拉回到村里,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于是又一次次联系他,先后七次都没让对方动心。王献华没泄气,在第二个星期,得知邵华龙在台州医院住院,马上带着礼物前去看望。
这次,王献华掏心掏肺的话,深深打动了躺在病床上的邵华龙,当场答应,出院后一定配合他的工作,把村里的事情搞好。
请人喝茶自费9000元
在接下来的日子,王献华每天七点就到办事处上班,晚上开车到村里找人,接到县城里喝茶,了解村里的情况、村民的心声。王献华马不停蹄地和70个人进行了沟通。从村两委成员到全村党员、村民代表,还有市镇人大代表、老年协会的老人,光喝茶就喝掉了9000多元,他自己不抽烟,但每次给村民敬烟都是中华,光这烟就敬了9条,有时还请双方有意见的村民吃个和解饭。三个月花掉了2万多元,这些钱,都是他个人掏腰包。
也正因为王献华的这种诚意和耐心,很快就融入这个村里,特别是和10年的老上访户做朋友,让村民看到了王献华的为人。消除一些村民以前对驻村干部的抵触情绪。
和村民的关系理顺了,大家愿意接纳他了,但是,要让村民坐到一起来,握手言和,光靠嘴皮子是没用的,通过一起做村里的事情,加强理解和认同,才能消除前嫌,让大家的劲往一块使。
半年后,浦叶村这个老上访村,没有出现一次越级上访。工作不仅得到了市镇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而且也让从中受惠的村民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