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流天使的“隔离生活”
东阳日报记者 程江峰
他们坚守在抗击甲流的第一线,抢救危重的甲流患者;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们几天没睡一个好觉,与病魔搏斗;他们足不出楼,过着忙碌的“隔离生活”。在东阳市各家医院,有一群“零距离”抗击甲流的白衣天使。
为配合甲流患者治疗的需要,东阳白云街道蓝天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今成为专门治疗甲流患者的隔离病区,这座三层小楼是抗击甲流的主战场。12月13日,记者走进这个幽静的小院,零距离探访隔离病区,记录医护人员的“隔离生活”。
六小时不上厕所
走上二楼,记者发现这里有许多铝合金框的玻璃门,隔成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等。每进一道门,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每道门上都贴着“温馨提示”,写着进入该区域的防护措施和步骤。在这里,医护人员分成四个班,24小时有人上班。
进入污染区的医护人员,要穿手术衣、防护衣裤和标准防护服,还有帽子、手套、口罩、鞋套等。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他们笑着说,自己看上去就像宇航员,互相根本无法辨认。
为便于辨认,进入污染区前,穿好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互相用笔把名字写在防护服上。进入污染区,一呆就是6个小时,这段时间内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因此每位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医护人员都不敢喝水。凌晨起来上班,就吃点干粮充饥。
两张床挤三个人
记者采访时,隔离病区内有7位病人,其中一位是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则有20余位。
一楼是生活区,护士们的休息间也在一楼,医生的休息间则在二楼。由于床位不够,二楼医生休息间里一个房间就放了三张床,一楼护士休息间,两张床并在一起睡三个人。
11点钟,刚好是换班的时段。刚忙活了6个小时的护士施巧完脱下乳胶手套,发现手指头被汗水浸泡后起皮了。虽然是冬天,但是有防护服闷着,在没有暖气的条件下,走出病房的医护人员个个全身冒汗,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三天三夜睡六小时
隔离病区负责人王跃胜告诉记者,病区里的医护人员是从全市各家医院抽调来的,从11月28日开始,现在已经是第四期人员,每期要在这个病区工作7天。
记者采访时,刚好遇到了三位女护士来报到,替换原先在这里已经工作了7天的同事。而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张卫民医生,从11月28日到现在,就一直两边跑,忙完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还要每天来隔离病区6个小时,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呆的时间更长,一天工作时间要超过12小时。
11日那天,张卫民在隔离病区忙碌到晚上12点钟,刚回到家洗脸准备睡觉,没想到危重病人病情变化,马上回到病房组织抢救,一直忙碌到第二天下午,来不及睡觉。
“这里是真正的战斗第一线。”张卫民对记者说。在隔离病区工作,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压力也大。由于病房里长时间戴着防护口罩会缺氧,走出病房除去口罩,人就特别兴奋,想着病人的病情,即使是休息时间,医护人员也睡不着。
记者得知,第二期的护士长张云丹就曾经三天三夜只睡了六个半小时。
七天上下班都在大楼里
12点钟,到了吃中饭时间,除了在病房里忙碌的人员外,其他人都围成一圈站着吃饭,桌子上有十个菜,大家特地先给还在上班的同事留了一份。汤最畅销,因为在里面工作时没机会喝水。
王跃胜告诉记者,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为保证医护人员的饮食,每天的饭菜都是市人民医院营养食堂送过来。医护人员上班下班都在大楼里活动,活动空间小,每天24小时都在医院,许多医护人员七天过后,脸色会差许多。
据了解,许多医护人员都是临时接到通知,要来隔离病区上班,大家带了牙刷、毛巾、内衣裤就来了。隔离病区要根据进来的病人不同,随时调配医生,比如有儿童患者,就要调儿科医生,有孕妇就得调妇产科医生。
在这个病区,病人活动范围小,面对的又是只露着两只眼睛的医护人员,除了药物治疗和护理外,医护人员还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心理疏导,经常给病人鼓励,让他们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更让记者惊讶的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有的医护人员没有打疫苗,依然坚持在这里上班,没有一丝胆怯。6个小时护理下来,有的护士会累得直不起腰,但是他们认为最开心、最值得的是病人的体温没有继续上升,他们只希望病人能够早日好起来。有的医生半个月只和家人一起吃过一餐饭;温差大,好几位医护人员感冒了,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