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国际新闻

经济学界
一通才

我省经济学者点评萨缪尔森成就

  本报杭州12月14日讯(记者 程瑶) 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去世。“我永远感激他”, 听到萨缪尔森逝世的消息,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浙大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罗卫东教授说:“我在大学求学时就是读着他的《经济学》(第10版)完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启蒙和训练”。

  萨缪尔森的逝世让他的著作再次被更多人关注。记者今天傍晚从博库书城等图书市场了解到,在博库书城的文二店、下沙店以及其网络书店里,这两天都有人特地订购了他的代表作《经济学》。

  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为多数中国人所知的,是他的一部《经济学》著作,不仅成为中国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参考教材,也是很多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书籍。

  事实上,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多数经济学家仅期冀发表一篇论文就能完全改变人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思维方式,而萨缪尔森的论文从国际贸易到金融,从增长理论再到投机,几乎无所不包,因此他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浙大经济学教授史晋川告诉记者:曾经有人总结过,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学的18个领域,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至今为止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相比。

  “萨缪尔森可以说是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如何实施宏观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卫东教授等说,萨缪尔森深信自由放任的市场所带来的繁荣“过于脆弱”。因此,他认为当市场调节失灵时,政府要对市场进行适度修正,也就是我们说的“宏观调控”。大家现在熟知的宏观调控政策“相机抉择”,即如何将扩张性、收缩的或适度的财政政策与不同力度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等等都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所主张的。

  如果我们留心一下,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萨缪尔森的“身影”。罗卫东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温和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也是一个对中国友好的经济学家,并相当看好中国的前景。


浙江日报 国际新闻 00006 经济学界
一通才
2009-12-15 48256F32002924A64825768C0049CF14 2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