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国内新闻

继“疯狂的大蒜”之后——

食用油还会再涨吗

  上周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食用油价格比半月前高了10%左右。继“疯狂的大蒜”之后,食用油涨价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食用油价还会上涨吗?是否会引发食品价格上扬?对此,“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食用油价格

  在“恢复性”上涨区间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的食用油零售价先后上调,5升金龙鱼豆油从每桶43元左右涨到49元左右,5升鲁花花生油由79.9元涨到89.8元,菜籽油、调和油等品种也不同程度提价。

  “目前食用油涨价是市场对短期供需变化的反映,在合理范围之内,后期涨幅不会太高,”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丽娜说。她和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大豆减产、进口大豆涨价、进口油菜子受阻是本轮食用油涨价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豆油和菜籽油是国内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品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报告预计,今年我国大豆较去年减产105万吨。同时,进口大豆价格从10月份起不断攀升,涨幅已超过20%。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豆油价格一直在“跌宕起伏”。以5升豆油为例,去年3月最高卖到每桶70元的历史高位;到今年4月,一度跌到每桶不到40元;今年5月又涨到每桶49元左右,8月再次下跌至43元左右。节日临近,虽然食用油价格再次上涨,但离去年高位距离尚远。

  “食用油价格不可能像2008年初那样狂飙。”第一创业期货分析师刘文元说,当年全球大豆大幅减产,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导致食用油价格飙升。但今年的供需情况完全不同,油价涨幅会很有限。

  供大于求格局

  抑制进一步涨价空间

  食用油涨价是否会导致其他农产品涨价,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食用油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我国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明年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比较小。

  权威数据显示,今年全球油菜籽和大豆均获得丰收。其中,我国油菜籽比去年增产11.6%,增幅创历史新高,总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国内大豆产量尽管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仍比前年增加200多万吨;国际上,全球大豆产量比去年增加40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的油价上涨带动了国内豆价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豆积极性。黑龙江黑河市大豆协会负责人何树文告诉记者,目前粮贩子收购大豆的价格已由开秤时的每斤1.7元涨到1.75元,油脂企业收豆价格由每斤1.82元涨到近1.9元。“按目前的豆价,豆农就有得赚了,明年他们的积极性就基本可以保证。”何树文说。

  加工企业呼吁

  完善调控机制

  记者采访发现,这一轮食用油价格上调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进口大豆、进口油菜籽已成为食用油的“垄断”原料。如央企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豆油原料来自阿根廷;外资企业旗下的金龙鱼豆油原料来自巴西;鲁花等合资企业旗下多种调和油中的豆油、菜籽油,也全部由进口原料压榨。

  那么,国产大豆、国产油菜籽都去哪里了?“都入库了。”黑龙江龙江福粮油集团董事长宋胜斌说,去年国家为了保护豆农利益,临时收储了一半国产大豆。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启动了大豆、油菜子临时收储。其中去年临时收储大豆725万吨,收储油菜籽150万吨。到今年新油菜子上市以来,国家又收储近500万吨,接近今年油菜籽总产量的一半。新一轮大豆收储也于日前启动。相应的,一些生产加工企业就出现了原料紧张,只好寻求“外援”。

  专家介绍,上述举措导致我国食用油加工业形成了新格局:临时收储使国内大豆、油菜子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原料价格,外资企业以及中粮等大企业改用进口原料;一些不被允许或难以使用进口原料的民营加工企业则陷入停产。统计表明,去年以来,国内220家菜籽油加工企业中有208家亏损,盈利或保本的仅有12家。

  “我们希望国家在考虑农民利益时,也重视解决加工企业的困境。”一位大豆加工企业负责人说,加工企业短期内难以迅速全面恢复生产,也是导致目前食用油尤其是大豆油供应偏紧和价格上调的原因之一。

  新华社记者 任芳 王春雨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浙江日报 国内新闻 00007 食用油还会再涨吗 2009-12-15 48256F32002924A64825768C00473A9C[A1-新华社记者≈B1-应霁民] 2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