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宁波北仑有批居住在集装箱里的人群,他们有着外人无法感知的酸甜苦辣——

“箱客”:我想有个“家”

  一个旧集装箱稍作加工,就成了一个“五脏俱全”的家,这就是“箱客”。在宁波北仑,“箱客”已成为一个族群。

  然而,随着对“箱客”专项整治的开展,人们发现,这个貌似时尚的“箱客”背后,其实有着太多的无奈。

  “箱客”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

  10月底,记者在北仑第一次见到了集装箱房。这些“时尚住宅”主要散布在进港路一带,一般半商半住,一半空间用来住人,剩下的用于开汽修店、小卖部、饮食店,甚至加油站,据当地人估计,这样的“箱房”至少有上百个,而“箱客”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

  来自江西的汤金华是其中一名“箱客”,他用两个集装箱叠成了一座“箱楼”。

  建“楼”时,老汤算过,两个箱子总共3万元左右,再加上每年5000元的租金,住上几年,价钱比租店面房实惠多了。而且,铁箱子牢固不易坏。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箱客”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买箱而居。

  为了住得舒服,老汤和儿子还装了铝合金窗、防盗门,买了电扇、电视等家电,并把自来水、电线接进去,甚至在箱子一端搭了个厨房,把自家“箱楼”整得像模像样。

  到了11月初,那幢曾让汤家十分满意的“箱楼”,已不复存在。“政府发了通知,说要在20天内腾空,前几天刚刚把上面那个集装箱吊下来,搁在边上,下面的那间马上也要搬了。”老汤用手指了指上方,一架铁梯孤零零地伸向天空。 

  “箱客”背后的无奈

  记者在一位“箱客”家里,看到了由宁波北仑区政府发出的整治公告。公告指出,政府整治集装箱房的目的,在于“消除安全隐患,清理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改善市容市貌,维护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严肃性”。

  虽然大部分“箱客”并不情愿搬离,但对于政府公告中指出的这些问题,他们并不否认。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集装箱房都是无证无照经营,安全卫生情况不容乐观。

  让人忧心的是,在一些停车场内,记者看到几处用集装箱改造成的加油站,外观和设备都很简陋,显然没有经过消防安全审核,再加上私拉电线,安全隐患严重。

  安徽籍“箱客”董小永说:“我今年4月才买的集装箱房,再加上土地租金,这一搬,估计要损失三四万元钱。”做汽修生意的小董,望着房里的汽修零配件,愁容满面。

  “箱客”在迷茫中等待

  11月25日,宁波北仑新碶街道会同区工商、城管、国土、规划、交通、安监、卫生等部门,对新碶片区集装箱暂住房进行了集中整治。部分“箱房”已被第一批腾空。

  12月1日,记者联系到其中一位搬迁户,24岁的江苏小伙子曹伯达曾在集装箱房开了一家空调电路维修店,“出箱”至今,他一直租在一间平房里。说起未来的打算,小曹说,实在没办法了就租个店面房,“生意是做不成了,损失了一大笔钱,过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吧!”他在迷茫中等待。

  对于这次集中整治,不少网友提出,能不能对“箱房”进行统一规划,使其成为北仑的一道风景线?北仑区集装箱房专项整治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相关国家标准还未出台之前,单位和私人都不允许在该区造“箱房”。

  记者了解到,对经营修车、停车、餐饮业务的集装箱房,政府准备经国土规划部门批准,在进港路沿线等地选择合适地块,由相关村作为业主单位申请建造临时用房,出租给原集装箱房经营户,用于规范经营。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箱客”:我想有个“家” 见习记者 吕玥 2009-12-11 48256F32002924A64825767E00359177[A1-吕yue≈B1-马瑛瑛] 2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