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交际”
未尝不好
日前,在全国组织系统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视频会议上,李源潮同志评价他“坚持原则、淡泊名利、热心群众、拙于交际,是组织工作战线的老实人”。在这里,“拙于交际”——看似缺陷的性格特征,却被评价为优点,颇为发人思考。
人生活在社会上,总要与他人交往,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其工作岗位、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交往活动会更多一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在有些领导干部那里却发生了“变异”。这些人大多干事本领不大、工作不太扎实,但很工于心计、察言观色、投人所好,热衷于钻研人际关系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之外的事忙多了,用在工作上的心思就会减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难,需要我们集中心思,全心全意。但现在,我们的不少干部,恐怕花在“交际”、“应酬”上的时间,多于“埋头苦干”的时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少一些“交际”也未尝不好。甚至不妨说,就现在社会的需要而言,我们现在更欢迎“拙于交际”的干部!
“拙于交际”的人,多是工作认真求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人。他们为人诚恳,干事扎实,不偷懒耍滑,不油嘴滑舌。这种人往往思想单纯,目标单一,只顾把工作干好,把任务完成好,却很少顾及其他事情。由于“拙于交际”的人不喜欢张扬,不喜欢应酬,不善于与人特别是与上级套近乎、拉关系,因此,他们尽管做事很多、实绩不少,有时却未必能广为人知。
“精于交际”的人则不然。他们不一定就是人品不好,但是他们更善于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领导和维系同事关系上,视关系和与领导的“距离”为己任,一门心思琢磨领导高兴不高兴,领导满意不满意,领导答应不答应。在关键时候为了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不是拿工作业绩和成绩衡量自己,而是积极利用“人脉”,发挥“情商”的作用。这种人可能本事不大,实绩不多,但有时却能左右逢源,春风得意,占尽便宜。
鲁迅先生曾热情地赞扬那些埋头苦干的人,称赞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要发展进步,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一部分“拙于交际、埋头苦干”的人。当然,要想使我们身边“拙于交际、埋头苦干”的人多起来,还得靠机制调动积极性,只有让“拙于交际、埋头苦干”的人更吃香,才能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