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今日关注

文章导航

浙江技术创新踏上新征程

  今年6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时隔4个月,首个试点省份就落脚浙江。科技部经与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委协商同意,批复我省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个试点省份。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迈上一个新的起点。作为首个试点省,浙江的技术创新也就此踏上新征程。11月2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试点动员大会,为这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在浙江的试点吹响号角。

  科技部等六部委因何相中浙江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首个试点省?浙江为何要抢喝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头口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试点将如何激发出浙江自主创新的活力?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首个试点为何是浙江?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

  这项关系国家未来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工程之所以能先行于浙江,用科技部有关负责人的话说,是因为浙江“创新活跃,基础扎实,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创造了重要条件。”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GDP总量21487亿元,财政收入3730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727元和8263元。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也大幅度增加,2008年全省科技投入600亿元,其中财政科技投入86.8亿元。这些都为在浙江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浙江也是全国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早在1992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1996年又在全国率先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2006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自主创新大会,出台《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为浙江科技创新提速。

  近年来,我省又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并将全面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浙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作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引进大院名校、实施八大创新工程和26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各类创新载体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等办法,我省各种创新要素不断被激活。

  我省企业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意识、日益旺盛的创新需求以及比较灵活的创新机制,也是“打动”六部委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全国工业创新调查显示,浙江59.2%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科研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社会的80—90%,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这些为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企业基础。

  浙江为何要抢喝“头口水”?

  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企业技术创新正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从世界范围看,各经济强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美国的波音、微软、因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LG等,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某一领域的科技创新。

  据统计,2007年,全球研究与开发(R&D)经费最高的1400家公司,R&D经费之和约为5450亿美元,约占全球R&D经费总额的一半。美国R&D经费最多的5家公司——微软、通用汽车、辉瑞制药、强生和福特汽车的R&D经费之和达到395亿美元,超过我省去年R&D经费总额的4倍。

  我省企业的创新活动虽然比较活跃,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完全确立,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据统计,2008年,我省4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9.81%设有企业研发机构,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69%。我省迫切需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才5个月,这项备受全社会关注的重大工程就在我省试点。这一方面是我省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科技进步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为试点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我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因为要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种种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必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既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又着眼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强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强调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调创新型企业建设与开放型科技资源整合,必将对我省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激发浙江的创新活力?

  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试点方案》,到2015年,我省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均要比2009年翻一番,位居全国前列。全社会科技投入1500亿元以上,R&D经费占GDP的比重2.2%以上。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为此,我省将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中,主要抓好 “八个一批”的实施,以激发浙江全社会技术创新的活力。

  开展一批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到2015年,培育200家以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5000家以上县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其中省级创新型企业500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从而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6个一批创新载体和三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33个基础、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水平,强化对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特别是要结合21个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建设,建立科技、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组,实行首席专家制度,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加快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所等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共建一批“开放、流动、协作、共享”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150家以上大型企业研究院,250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20家以上区域科技服务中心,以及省级以上孵化器100家以上,建设科技基础平台10个以上,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服务平台50个以上。

  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11个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联合高等院校,以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

  到2015年,在纺织、轻工、装备制造、汽车、船舶、医药、建材、有色金属、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中建设50个左右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选择符合条件的争取成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到2015年,引进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300家以上,其中具有较大规模的高水平重点创新载体50家以上。集中力量、规划建设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省科研创新基地和科技城。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提升和建设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统筹规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加快布局调整,促进扩容提升。支持杭州、宁波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争取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级创新型高新开发区,加快绍兴、嘉兴、湖州等条件较好的省级高新区的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支撑计划,863、973等科技计划。加快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效节能、重大机电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绿色化工、现代纺织与服装加工与装备、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网络与通讯技术及装备、生物医药技术、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省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继续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力度,提高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光伏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数字化、新材料、重大工程配套装备、民生科技、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促进量大面广的企业转型升级。

  造就一批企业创新人才。重点引进一批直接面向企业,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一流的创新领军人才、一批研究开发骨干,形成梯队合作的强大创新团队。到2015年,培育300个以上产学研相结合的省重点技术创新团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人。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浙江技术创新踏上新征程 本报记者 张冬素 2009-11-27 浙江日报000102009-11-2700017;浙江日报000102009-11-2700018;浙江日报000102009-11-2700019;48256F32002924A64825767A0041756F[A1-张冬素≈B1-周建国] 2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