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辉煌浙江60个发展样本

新丰镇从汉塘古镇到现代新市镇的跨越

  南湖区

  新丰镇

  一个新市镇建设的解读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镇、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2008年被授予“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基地”称号。

  古称汉塘的嘉平塘从这里穿越而过,静静地流淌了千年;汇集三林的新坊小市在这里几度废兴,默默地顽强成长。

  300多年前,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在他的《鸳鸯湖棹歌》中就有诗云:“听尽钟声十八里,平林小市入新坊。”

  这里的新坊就是现在的新丰镇。

  新丰镇位于嘉兴市东端,隶属南湖区,是连接市区和滨海新区的中心城镇,距嘉兴市区15公里,方圆2、3公里内有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3个出入口。乍王公路贯

  穿全镇7.5公里,新07(202)省道也在镇域通过。内连大运河,外通乍浦港,可航行百吨船舶的平湖塘横穿全镇9.8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在红船起航地的南湖之畔,自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新丰人民发奋图强,开拓创新,将新丰镇建设成为嘉兴市首个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成为浙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60年弹指一挥间,新丰实现了从一个汉塘古镇到现代新市镇的激情跨越。

  从汉塘古镇到现代新市镇的跨越

  关键词

  之

  1

  创新发展:工贸新镇转型升级

  “半是工商半是农”,这曾是人们对新丰集镇的诗意描述。然而那时的工商或许只是指集镇上的小手工生产者和分散在小镇上的小商小贩。

  从早期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社队企业,从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的兴起,新丰镇的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以特种钢材、特种纤维等为特色的块状经济,使乍王公路新丰段两侧成为“工业走廊”,新丰镇也跻身南湖区的工业重镇。

  如何创新发展,使新丰工贸新镇进一步转型升级?是新丰镇党委、政府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优化一产、提升二产、做强三产是他们的重要抓手。

  新丰镇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丰富,自古就以生姜、槜李而闻名全国。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新丰已拥有生猪、生姜、优质稻米、西甜瓜等主导农业产业,并形成了“规范生猪产业、提升生姜产业、稳定粮食产业、培育新特品种”的产业新格局。围绕“做深做精生姜产业、规范提升生猪产业”目标,新丰镇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广泛建立“姜稻结合、万元千斤”示范点,推广富兴牧业等生态无抗生猪养殖新模式,高效生态农业成为亮点。新丰镇的富兴牧业和金鸿牧业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猪床上铺设谷壳、锯末、添加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发酵、降解、消化粪尿,达到免冲洗、零排放;发酵后的垫料又是优质有机肥,可以直接施用到农田园林,成为建设现代牧业园区的示范基地。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被作为环保典型案例编入中组部的干部培训教材中,受到各方关注。

  在工业经济方面,新丰镇以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充分争取上级政府调控基金及其他专项补助,最大限度提高单位土地、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益。从产品转型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对45家五金机电和27家纺织化纤企业的投入和技术支持,狠抓15家年能耗1000吨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实现二次产业的提升。同时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技术自创性,提高产业集群配套性,明确扶持一批企业和项目。全力支持东方特钢、亚达不锈钢的运行投产,扶持富林化纤、欣欣饲料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志在培育1家产值超10亿元、2家产值超5亿元、6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加快形成梯次发展、结构合理的规模企业群。

  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这是新丰镇今年确定的目标。依托产业集聚和交通优势,宇石物流、嘉化物流、浙江南开等物流企业和特钢交易市场成为新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平台;清园生态农庄、王氏休闲中心以及太平洋商贸中心、汉塘文化广场等是新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先项目;根据编制完成的《嘉兴特钢新城现代服务区概念性规划》,3平方公里的新镇区成为新丰现代服务业的主战场。

  2007年初,以振石集团为首的组团以4.12亿元拍得“嘉钢”100%股权,收购“嘉钢”股权后,成立了东方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并对“嘉钢”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一期上马年产50万吨不锈钢宽板生产线改建项目,项目选址在南湖区新丰镇。此项目投资23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并可吸引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集聚,从而形成百亿元等级不锈钢产业集群。当年7月,东方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吹响了新丰镇“打造特钢产业基地,建设嘉兴特钢新城”的号角。

  2008年5月,新丰镇荣膺“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基地”。

  一个企业的落户,带动了一片产业的发展,也托起了古镇新丰大展宏图的梦想。新丰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适时调整规划,全力打造占地15平方公里,以东方特钢、亚达不锈钢等企业为核心龙头,计划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嘉兴特钢新城。根据规划,特钢新城将逐步形成特钢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以及为三个中心服务的公共配套设施,将带来数万人口规模的产业人群,因此,特钢新城已成为新丰镇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今年初,新丰镇党委、政府制订了“招商引资攻坚年”的目标:全年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引进区外内资8亿元,其中市外内资3亿元;千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竣工率达到25%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15亿元;新增工业(功能)区开发面积2000亩以上。

  推进不锈钢产业发展基地优质项目的集聚和发展成为新丰镇“招商引资攻坚年”的重要抓手。根据产业定位,他们狠抓特钢产业基地建设和配套建设,科学、合理地编制并实施嘉兴特钢新城产业升级规划及产业转型计划,完善《嘉兴特钢新城现代服务区概念性规划》,做好产业招商配套方案;同时,加快特钢产业基地征迁工作和配套建设,充分挖掘内力,利用外力,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土地征迁工作,加快嘉钢大道等园区道路的贯通、绿化、亮化和生活配套工程;通过与各类院校的合作和资源整合,组建研发基地和技工培训学校,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为特钢产业基地集群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目前,嘉兴特钢新城已全面启动建设,新城内道路、管道、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一批不锈钢项目快速推进。东方特钢一期已完工,总投资1.9亿元的亚达不锈钢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已开工、三期将启动,总投资5600万美元的普莱克斯工业气体生产项目已投入生产,上海、温州等一批商贸开发项目将落户。据新丰镇党委书记潘培荣介绍:今年1~9月,新丰镇共新增新恒泰、博雅不锈钢等开工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近10亿元;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30.54亿元;竣工项目10个,总投资近3亿元。

  2009年8月8日,东方特钢一期投资23亿元的年产50万吨不锈钢中宽板带项目成功点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嘉兴特钢新城的建设,必将加快新丰古镇的更新,带动工业新区的开发,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带来地方经济的繁荣。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特钢产业基地将在新丰形成;新丰,这个千年古镇也必将再次实现新的跨越。

  古镇新丰和绝大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自古以来居民临水而居,沿河成街,桥头为市;周边农村,村民更是沿河而建、沿路而居、沿田而造,农村民居松、散、乱。

  改革开放30多年间,新丰镇先后多次编制和修订《新丰镇总体规划》以及《中心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城乡一体、镇村联动、工农互促、统筹发展”的要求,新丰镇党委、政府加强规划调控,有效整合资源,落实政策措施,如今,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1+5”模式规划新社区的新市镇已进入实施阶段,切实推动区镇发展的协调性和城乡资源的共享度。

  首先通过强化投入在新市镇建设上求突破。在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基础上,编制镇区教学、卫生、文体等一体区的建设规划,加快重点道口、街面的改造,特别是进入镇区道口及镇区主干道两侧建筑物、构筑物改造整治,切实提升城镇形象。推进嘉钢大道等8条道路建设工程,完善五纵五横道路框架,全面实施镇区主干道路“三化”工程、对老07省道等9条道路进行绿化、亮化,完善公共配套工程建设;在做好农村违章建筑监控的同时,对镇区“三乱”进行集中整治,不断提升新市镇魅力。

  其次在统筹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和谐。新丰镇通过“统筹城乡突破年”的一系列举措,着力推进农村新一轮综合改革,加快生态新村建设。全镇规划总体形成“1+5”的农村新社区布局,总用地面积270公顷,集聚农户8970户、人口32600人。农村新社区建设是新丰镇打造生态新村的重要内容,目前全镇已高标准完成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底前进社区包括签约进社区的超过1500户,其中城镇社区达到70%以上。

  与此同时,新丰镇依托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对已流转土地的后续管理,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结合农村新社区建设,深入挖潜,为项目用地提供保障。实施全长约26公里、投资2100万元的城乡一体供水工程,成立镇生育关怀冠名基金,建造镇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推进全镇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开展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规划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区,加强文体团队建设,巩固文化体育创强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实事工程,使全镇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

  之

  2

  和谐发展:生态新村统筹城乡

  关键词

  之

  3

  科学发展:特钢新城大展宏图


浙江日报 辉煌浙江60个发展样本 00009 新丰镇从汉塘古镇到现代新市镇的跨越 2009-11-27 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1;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4;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2;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3;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0;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1;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5;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8;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9;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0;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2;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16;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4;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5;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7;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8;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29;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30;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32;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33;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34;浙江日报000092009-11-2700035 2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