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二进三 花季“利时”的转型升级之道
当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时,他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这句话成了一位宁波商人为其企业起名的灵感来源。
不能确知“利时”一路发展的顺风顺水,是否与当年李立新为它起了这么一个好名字有关,但这个响亮的商号,确实正持续扩大其影响力:利时塑胶、利时百货、利时购物广场……尤为难得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利时集团以家用品制造、商业连锁和投资业务的强劲表现,一起证明了其业务组合的稳健。
到本月的29日,这家企业即将迎来成立16周年的纪念日。正处于“16岁的花季”的利时,“块头”却已不小——中国民企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2008年销售收入55亿元;但只有李立新知道,在平均寿命只有3.5年的中国民企中,16岁的利时,能够像同一年龄段的年轻人那样“身体强健、充满活力和潜力,而且形象越来越时尚”,与2005年所做的一个决定紧紧联系在一起——优二进三、转型升级。
第三只眼
不满足于“四分之一”
利时如今广为人知的身份,更多时候是“商业新锐”,而非“亚洲塑胶大王”。
然而,塑料家用品是利时的起家产品,也是李立新的最初“名片”。李最早为外界所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四位美国人的故事。
首先在利时“对外交往史”中“登场”的,是用一货柜无偿提供的产品“赢”来的“骨灰级采购商”柯尔,这位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中得到“雪中送炭”式援助的客商,让利时产品第一次走出了国门;第二位,是用一笔赔本的买卖“赢”来的大型进口商芮克,7次的被拒经历、亏本的首笔订单,终使产品进入美国主流超市;第三位,是以企业年利润的30%作为薪酬“赢”来的一位高管,这位名叫马文的职业经理人,构筑完成了利时塑胶产品的全球营销网;第四位,是用4000万元研发专项资金“赢”来的技术专家乔尼,乔尼和他带领的团队,成为利时技术领先的背后推手。
四位老美见证了“利时塑胶”不同阶段的发展。到2006年,在收购主业相同的香港上市公司“通达工业”后,利时塑胶家用品的年产能已跃升至亚洲第一。其时,李立新看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产品随着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的分销渠道“抢滩”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多的是“看”到了这个产业领域头顶上的“天花板”,以及传统出口加工型经济的潜在风险。后者令他深自惕厉,开始苦思突围之道。
而前1年与吴敬琏教授在利时厂区的一席对话,对李立新触动不小。吴敬琏认为民企不应“仅满足于为零售巨头做一个排队的供应商、只在生产制造这四分之一的领域打主意”,而应该“在商业这四分之二领域想办法、争取那四分之二的利益”。
在政府力倡“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下,李立新愈发对那“四分之二的利益”充满憧憬,他决定进军商贸服务业。
许多业界研究人士,都在苦苦寻求中国制造型企业和传统出口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之道。而通过利时集团的“优二进三”案例,似乎能为人们从一个侧面,提供了部分答案。近期,一些知名学者和专家纷纷撰文,认为利时是“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范例”、“国际金融危机下浙商突围的研究样本”。
■闫国庆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
转型升级、多元发展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有效的“招术”,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练好这一招,而利时却显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通过“优二进三”不断逆势投资扩张,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民营企业的一抹亮色。它给人的启示是:民企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立足国情,与国家的战略规化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只有在有利的大环境下有针对性地投资,才能减少风险、赢得市场。
■韦风涛 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利时在以塑料制品坐到亚洲头把交椅之际,毅然分身,优二进三、双管齐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表面看,这是企业奋力进取的顺势而为;实际上,却是企业决策者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又一次果断决策。利时决策者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看准了方向不犹豫,将每一次机会都掌握手中,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其勇气和意志品质,让人佩服。
■赵杰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法商分院院长
利时是非常受人关注的企业,我是研究企业文化的,它的企业文化在宁波市绝对是一流的。从创业初期向客户免费赠送一集装箱的货,到近年的“利时之约”音乐会,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外部形象非常好、非常高端,这种形象极为适合于“平移”至它正在拓展的商贸领域。利时的“优二进三”,前期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的方法,就是把过程“拷贝”过来,因此这样的转型升级非常合理,与寻常我们见到的多元化有区别。
■黄江伟 “中国杰出营销奖”、“中国家电下乡高峰论坛”总策划
利时的几个阶段成功转型,更多的是在培育“天时、地利、人和”。例如,如果没有传统制造业和外贸业务的支撑,利时不可能迎来收购“新江厦股份”的“天时”;如果没有现代服务业丰富的现金流作保障,利时也不可能占得本土企业股权投资的“地利”;同样,如果没有李立新“善识、善用、善待”的胸怀,利时也不可能获得转型发展过程中最难得的“人和”。利时整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意识、举措,值得不少企业学习。
分享服务业“蛋糕”
从2005年起,以全资收购“新江厦股份”为发轫,李立新开始加速靠近他规划中的“商业帝国”。
将同样成立于1993年的新江厦商城揽入怀中,在李立新眼里,利时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块“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匾牌;“新江厦”背后的专业团队、良好商誉以及百货连锁经营链,更为他所看重。除了商家必争之地的城市消费群体,李还关注到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日渐兴起、容量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这便有了他在2008年两会期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疾呼“让农民在家门口逛超市”的故事。
李立新不仅仅是呼吁而已,他还身体力行,针对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号召,依托新江厦连锁超市,主攻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市场。随着开枝散叶,利时麾下的新江厦超市和便利店,如今已分别达到30余家和500多家。几乎在每个乡镇,这些严格按照现代连锁超市规范进行管理的农村超市都一炮打响,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购物场所。固守着农村市场的“一亩三分地”,新江厦超市却种出了“高产田”,去年实现销售5.2亿元,跻身“全国万村千乡连锁示范企业”、“中国快速消费品零售百强”行列。
更大的手笔,还在后头:在浙江的海盐、衢州、桐庐、象山及宁波市区,多个以“利时百货”冠名的大型高档百货商城,在不久的将来,或将引发当地商业流通高端市场的深刻变局。这些已进入招商或在建中的百货商城,无不都是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巨无霸”,而且堪称浙江省内设施最先进、配套最健全、环境最优雅的大型高档百货之一;此外,位于宁波城西的新江厦购物广场,集百货商场、超市、商业步行街于一体,面积高达6万余平方米,是宁波首家设于镇级区域的“Shopping Mall(超大规模购物中心)”,这种“一站式城郊购物中心”模式将在各地快速复制。
业内人士认为,将未来发展重心锁定在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利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又抢占了服务业领域的“蛋糕”。据悉,如今商业版块的销售额,已占该集团总营收的60%。预计在未来5年内,利时集团将在省内打造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连锁店15家、新江厦连锁超市100家,并为社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如果这个目标实现,利时无疑将“体量”大增,成为浙江商贸业的“通路之王”。
尽管在商贸领域一路攻城略地,但李立新并没有顾此失彼。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萎缩、价格下滑,利时坚持“优化第二产业”的战略选择。
作为宁波外贸龙头企业代表,在10月28日向来甬调研的国务院领导所作的一次汇报发言中,李立新表示,以往他们每年在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在两三千万元左右,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公司将该项投入增加了一倍,开发出大批高附加值产品,平均每天有3个以上新品面世;此外,投资300多万元全面导入CI工程,提升品牌影响力。目前,利时塑胶产品的平均售价,已从原来的2美元涨到了5美元。(冯洪江)
■徐盈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学院院长
有人说民企的转型是痛苦的,而从利时超前而又主动的自我调整中,我却看到它正享受着这种“优二进三、转型升级”的过程。首先,制造是“微笑曲线”的底端,只有向位于曲线两端的研发、品牌、渠道延伸,才能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优二进三”的策略正在引导利时往这一方向努力;其次,中国的农村市场很大,富裕的农民也有很大的购买潜力,利时多种零售业态中的“新江厦超市”,已找到了一片不为别人关注的“蓝海”。
■施容娇 宁波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前几天全国政协领导在宁波调研时,对浙江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发展海洋经济、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发展非公有制。利时已经符合了其中的三点,外部环境对它的发展极为有利。有种理论说:企业就像一棵树,树干是系统,树枝是模式,树叶是品牌。利时发展到今天规模,依托的是管理系统的力量,这种力量还将助推利时在各个产业领域都能枝繁叶茂。
■朱美燕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今天利时是“优二进三”,几年后也许就是“限二扩三”,再过若干年有可能就是“退二强三”。我的建议是:起家的塑料制品,不能丢掉,但是可以外包、做高端,同时利用自己的渠道广为推广;今后利时最应强化的,是商业连锁的品牌。为什么中国很多产品到国外只能是低端?因为我们没有渠道。因此,利时极力打造商业连锁品牌、打破跨国零售巨头对渠道的垄断,将是一件利己、利人、利国、利民的好事。
■毕宏波 宁波市工商联企业研究室专家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退二进三”是个热门话题。但我认为,浙江既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更要优化传统制造业;我很高兴地看到:利时在进军商贸服务业的同时,还是紧紧抓住了塑料家用品这个发家的主业。“利时塑胶”已具备了在一个产业集群中成为核心企业的条件,今后有责任承担起整合供应链的职能,通过关联协同加强与链上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区域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
■曹云 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秘书长
当前政府倡导“退二进三”。我认为:在限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的同时,对于自身具有核心力、同时节能环保型的制造企业,还是应予保留或升级,不宜搞“一刀切”。因此,利时的“优二进三”策略,极具启发意义。制造业并非夕阳产业,关键是如何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要结合政府导向和产业环境,走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道路。
■李晓龙 知名营销专家、中国十大营销操盘手
利时已经创造中国塑胶业的发展传奇,目前它正在商业流通领域缔造新的创富奇迹。这家企业的战略观是“多元发展、专业经营”,我们已看到:尽管它涉足多元化领域,但在每个行业都严格遵循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准则,这就保证了它的专业经营水平,提高了成功概率。利时大力开发农村连锁卖场之举,是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战略选择,因为,“得中国农村者得天下”,而利时比别人更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已抢先“出击”。
■姜伟军 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
对利时的关注,始于看到它每年拿出100万元年赞助的“利时之约”音乐会。通过他们对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不难看出利时对文化的重视。利时的转型升级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决策者认识到到,在当前环境下制造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转型是必须的,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策略,提前着手;其次是始终不放弃第二产业,并以它为依托去发展第三产业,丝毫没有盲目和冒进。这是一种稳健的作法,我很赞同。
■黄金龙 宁波职业经理人协会HR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双十佳HR经理人
升级也好,转型也好,比别人早5年要想,早3年要干,从利时从2005年起就实施“优二进三”战略,得以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波澜不惊的案例来看,这家企业确实有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明智的发展定位。我认为,当利时的商业连锁逐渐完善后,肯定也是销售利时产品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未来的几年,我们可以非常期待利时的百货品牌,也能与它赖以成名的塑胶品牌一样取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