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政治纵深·倡廉

干部财产申报,有多难?

  拟提拔干部须把家底抖出来,这是嘉兴平湖市推出的新政。有人叫好的同时,也有人质疑。拟提拔干部到底抖了哪些家产?财产申报为何只限新提拔的干部?

  这些天,一则关于“平湖拟提拔干部须把家底抖出来”的帖子,在平湖当地论坛非常火爆。有网友肯定这一做法的同时,不少人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新提拔干部到底抖了哪些家底?财产申报为何只限新提拔的干部?记者近日赶赴平湖,调查新提拔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来龙去脉。

  提拔先过

  财产申报核查关

  褚寿明,平湖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上个月刚被提拔。此时,他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在一个县处级的平湖市,正科级,也算是个不小的官了,提拔之前,他是平湖市文体局副局长。在考察时,他填了一张《考察对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他家有两处房产,其中一处房子购于1995年,是他妻子单位的房改房,还有一处房子,也就是他家现在住的,约有148平方米,购于2006年的二手房,但还没有办出房产证,要不要填?褚寿明犹豫了。“没有房产证,就不要报了。”一位同事提醒他。于是,一开始他就没填。第二天,组织部的一名干部问他,还有没有其他财产?褚寿明最后也把这套房子写上了。妻子支持他如实申报。“有房子,也有贷款,我们的家底不怕亮出来。” 

  平湖市纪委、组织部专门核实了褚寿明的报告内容,并在市委常委会上介绍他的财产情况。“如果家庭财产申报情况未获通过,新提拔干部不会得到任命。”平湖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申报财产已成为平湖新提拔干部必经的一关。

  平湖市考察对象所申报的内容,包括家庭财产、投资收益、年度个人收入、年度家庭收入、家庭婚姻变化、配偶及子女涉商情况等11项情况。被要求申报的干部有权拒绝申报,但该干部就得不到提拔的机会。

  平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叶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出这一新政,直接的原因就是今年平湖“3·23”系列案件,平湖、嘉兴港区共倒下40多位干部,包括3名处级干部,堪称一场“官场地震”。

  在办案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落马的干部,不少是房产上的腐败。有鉴于此,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向市委提出建议,要在干部财产报告制度上寻求突破口。他们认为,先从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做起,容易操作。

  “申报不核实,等于不申报”。平湖市委有关部门还提出,除了申报,还要核查,并把核查和考察干部放在一起,干部除要填写《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外,还得写一份授权考察组成员核查申报财产的委托书。

  内部公开,是否犹抱琵琶半遮面

  财产申报效果如何?平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春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几个月下来,效果还不错。他认为,平湖干部财产申报的亮点就是组织审核。提前防范和监督,有助于解决干部“带病提拔”尤其是“经济病”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已有3批、23位干部在新提拔前进行了财产申报,并向市委常委会汇报。他们申报的在平湖市内的房产全部得到了核实。

  记者采访中,徐春林讲了一个例子,在这3批干部中,一位年轻干部有4套房子,在准备提拔时,有人写匿名信反映,后来组织查明,这位干部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两套房子是父母亲的拆迁房,过户到他的名下,有一套是他岳母给他们的。小两口也买了一套。“查明后,这位干部也得到了提拔。如果不审核,这4套房子价值好几百万,就说不清了。”徐春林说。

  但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不少人对这一做法并不太了解。一些机关干部不愿和记者谈这个话题。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说,如果只是仅仅知道有这件事,但具体内容群众了解不多,很难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财产申报,核查难度还不小

  审核很重要,但如何审核,难度还不小。

  徐春林告诉记者,目前干部的家庭财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房产,二是存款,三是股票、债券、实业投资。目前,平湖组织部门核实的财产主要是房产,而房产也主要是平湖市内的。他坦承,“房产的核实确有难度。”

  平湖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主任宋红伟平时负责这些财产的核实工作。除了实地查看外,她主要到建设局下面的房管处相关网络查询,房产有很多种,包括房改房、商品房、拆迁房等。“如果这些干部在嘉兴、杭州、上海等地买房,我们就查不到了。”

  宋红伟感到工作量很大,而负责核实的工作人员也就两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如果审核房产的做法能在全省或者全国推广,房产信息在全市、或者全省能联网查询,那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宋红伟说。

  接下来,就是存款等流动资金的审核。因为涉及存款人、账户人的隐私,组织部门很难到商业银行查询。徐春林邀请平湖市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商谈如何审核。“在干部本人授权委托的情况下,平湖组织部门也将进行存款的审核,但这还是下一步工作。”

  只有透明,才起到监督作用

  平湖新提拔干部申报财产的消息一公布,就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市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错。一位市民向记者表示,先不论有没有用,事情本身就已经是进步了!不过,也有市民认为好事还没做好。

  当地某网站网友“jxf”直言不讳,“做做样子罢了”。网友“直击要害”说,拟提拔的年轻干部,尚未走上领导岗位,能有多少“黑财”?为什么不把现任领导干部的财产申报核查一下?网友“我不在行”则说,新的好的机制,应该从上面做起,稳步推进,否则会带来新的不公。

  对网友的质疑,平湖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理解,认为对于财产申报,他们也是在探索阶段,目前所做的,只是第一步,但这也冲破了很多压力。新提拔干部人数少,容易操作,而平湖市约有400名副科以上干部,如果全面推开,工作量太大,怕一时跟不上,所以暂时没有“扩面”。

  这次平湖的干部财产申报,并不对外公布,只在党内公布。

  叶强表示,目前暂不向外公布,一是可能涉及干部隐私,二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比如有4套房子的干部,如果简单的公布,一般人不了解,会引起误解,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如果详细公布,如何把握这个度,也是个难题。

  对于平湖干部申报财产的做法,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主任王炅表示,从严管理干部,是一个方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相关文件都提了这方面的要求。省里很重视,今年准备制定相关办法,包括房产、投资在内的个人重大财产事项申报是从严管理干部的一个内容。目前,我省各地在干部财产申报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探索,我们都会给予鼓励和关注。他表示,财产申报,如何把握尺度,既让干部申报财产,又保护干部的隐私,还在探索之中。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倡廉 00014 干部财产申报,有多难? 本报记者 金毅 平湖市报道组 莫云 2009-11-27 浙江日报000142009-11-2700027;浙江日报000142009-11-2700021;浙江日报000142009-11-2700020;浙江日报000142009-11-2700022;浙江日报000142009-11-2700023;浙江日报000142009-11-2700024 2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