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世界

文章导航

气温骤降,甲型H1N1流感开始了又一拨肆虐
警报响起,第二轮甲流高峰正在一步一步逼近
甲流不仅是单纯的公共卫生事件
而已提升为社会焦点
关注甲流,就是关注人类自身命运
里面蕴涵着“生命”、“反省”、“和谐”、“全球问题”、“生态保护”等诸多话题……

甲流如镜

  大型露天赛场,数千球迷正沉浸在激烈的比赛中。一架小型飞机飞过,拉着一条巨大的气球标语,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广告。谁也没注意到飞机上掉下一些白色的粉末。第二天晚上,几家医院的急诊室都陆续来了不少症状相似的病人,高烧,咳嗽,气促,全身无力。

  巧合的是,所有的病人都看了昨天的球赛。病人还是不断到来,已经有两个病人死去,可是医院连加床的地方都没有了。媒体报道引起全城恐慌。当卫生当局知道是炭疽爆发时,发现市里现有抗菌素远远不够,抢救病人的人工呼吸机也十分短缺。

  这是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在做《生物恐怖离我们有多远》的报告时对听众讲述的一则“昨天”的故事。

  在科幻电影《十二只猴子》里有另一个“明天”的故事:公元2035年,全球50亿人死于一种强烈的传染病毒,释放病毒的罪魁祸首是“十二猴军团”,幸存者只能苟且偷生于地下,科学家想方设法穿越时空,回到当年病毒扩散的源头去预防并阻止病毒的传播,挽救人类的命运……

  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公共卫生问题。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保障国民健康,经济繁荣是建立在沙堆上的。第二个故事启示我们,保障健康的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传染病毒的威胁无时不刻存在,一种流行病控制了,新的健康威胁还会出现。

  第一个故事会发展成第二个故事吗?我们如何才能避免第二个故事的发生?

  一场迅速蔓延的甲流疫情,已经把全世界推到同一个起点上——

  从4月13日墨西哥发现世界首例甲流病人至今,甲流已至少造成全球范围内6770多人死亡。入秋以来,全球第二拨甲流高峰,使中国甲流疫情呈现出持续上升和扩散趋势。在享受“地球村”带来的便利同时,人们也感受着“传染病无国界”的惶恐,一丝丝的惴惴不安渗透在每个人不经意调整的生活细节中。

  

  流感病毒危害个人也危害政府,危害富人也危害穷人,危害老幼病弱,也危害青壮少年。在病害面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易受攻击的;它给个人带来的巨大压力,远远不只是停留在私人生活的隐蔽处,而是同时转化为一种社会的和公共的压力,转化为对于政府、医疗机构和卫生信息系统的挑战,把全社会带进一个同患难、共甘苦的处境。

  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一次切切实实为民众服务的考验。不幸染上疾病的人们需要治疗,他们能否得到所需要的医护条件,能否康复?疾病如何能够不再(或减少)扩散,如何保证大多数人不再受到感染的威胁?从抗击甲流伊始,这样的努力,我们已经看到。

  作为公民,我们也要对自己提出要求,面对病害,我们自己能够做什么?

  当握手习惯变成“拱手礼”,当大蒜价格一路狂飙,当疫苗接种点排起了长队……甲流带来的改变波及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习惯。轻松的时候,甲流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有人把它归入“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中。而轻松过后,更多的是叩问和反思。

  

  黑死病、霍乱、瘟疫、艾滋病、疯牛病、禽流感、非典、甲流……疾病与人类相生相伴,每一次的流行与控制,都像钟摆一样,呈现出一种历史轮回。病毒,伴随着人类千秋万代,而人类认识它,还不到两百年。无论科技的力量有多强大,总会有新的疾病冒出头来,延续着人与病原体的博弈状态。可防可控却不可灭,在流行疾病面前人们不得不心存敬畏。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疾病教给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在疫情面前,人们最需要补上的是“和谐共生”这一课——人与微生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正在全球上映的灾难大片《2012》,敲响了关注地球命运的警钟。一味的征服和抗争,已经让人类尝足了苦果。

  有权威报告指出:新型传染病出现的速度是历史空前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卫确认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39种上一代人闻所未闻的新疾病,过去5年来世卫组织一共核实了1100多起不同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事件,新的传染病以每年1到2种的“惊人速度”出现,而治愈难度也越来越大,病毒对现有药物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未来10年内,传染病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灾难。

  一位秘鲁诗人曾经写道:

  我们的一生就像在照镜子一样,你做了什么事它都会一五一十地反映出来。

  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爱,那么你就得在你周围创造一个有爱的环境。

  如果你想得到快乐,那么你就得给别人带来快乐。

  你给人生多少,它就会反给你多少,

  你的人生不是一种巧合,它是你自己的影像。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甲流亦是一面镜子,映照世界,映照我们自己。

  疫情危机终将过去,我们记取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又忘记了什么?

  因为,每一次危机都是一场大考,也是人类道德进步的契机。

  看得见的,是社会动员机制、隔离预防反应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等的建立和完善;看不见的,是参悟生命、珍爱生命的反思,激起的生命思辨,达到的生命顿悟。

  医学不只是科学,更是人学。每一次穿越传染疾病事件,就像穿越一条“精神隧道”,能够让人掂量起生命的意义。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3 甲流如镜 文/王婷 2009-11-25 浙江日报000132009-11-2500011 2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