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本省要闻

“农家展馆”的魅力

  “泥瓮子、泥锅箱、碓臼、蓑衣、钉鞋、香油灯,罱子、犁头、犁耳、纺车、棉线锤……”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昔日农家家具、农具成了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镇林潭退休干部章九祝“农家展馆”的展品。展览内容分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昔日农家、农家新风尚三大块。其解说词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出,使参观者受到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当地干部告诉我们,展览馆没有要政府花一分钱,没有要集体用一个工,常年免费开放。据介绍,这家展馆创办近3年来,已接待4万多名参观者,深受称赞。

  面对林林总总的农家家具、农具,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虽然想起来恍如隔世,却依然感到亲切,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必会感到陌生和新鲜。而今农耕时代正在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正在到来。在这新旧交替时期,我国农耕时代的历史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时刻。“为收集一件蓑衣,章九祝老人要奔走几个乡镇数十个村庄,最后才在外县市的新镇村访到有蓑衣的主人……对一些收集不到的如碓臼等物件,章老就请人画,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为了找到原汁原味的《踏车号子》、《栽秧号子》,他就请洪亮村几位80岁上下的老人,把解放前的栽秧号子唱一遍,用录音机录下来。”须知,农耕文明一旦失去了历史的见证物,一旦失去了生动的具体的历史文化细节,就会变得虚无缥缈。

  一些特定的农家家具、农具因刻录“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而有着道德价值——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崇俭朴、恤孤寡、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都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倡导的。不仅如此,蕴涵其中的道德因子也会时时冲撞每个参观者的灵魂,引发人的感情共鸣。

  与此同时,农家家具、农具,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低估。农家家具、农具,在履行它的使命的历程中,不断演化,演化成偌大的文化符号,凝结在华夏历史与传统文明的骨髓中,流动在东方文明的血脉里,永恒在一个民族的历史里。要知道,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主题,有情节,有故事。比如当你忍不住亲手抚摸蒸年糕糕花的蒸笼,以及制作年糕的印花雕板时,你能不联想到一个又一个浸润亲情、充满欢乐的春节?于是,一件富于自然之朴更具人文之魄的农家用具,一下子就把一个人积蓄很久的眷恋,降落在了故乡的脊梁上。这大抵便是农家家具、农具的文化魅力了。

  我国著名国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里面说,任何一国的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以“温情与敬意厚待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对民族文化从整体上持一种肯定与热爱的态度,所以,以“温情与敬意厚待民族文化”,就是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了解与宣传,要树立一种文化自觉,承担一份保护的责任。就此而论,建立“农家展馆”,必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农家展馆”的魅力 赵畅 2009-1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66A0005E727[A5-赵畅≈B1-蒋一娜] 2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