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理论视野

把握网络舆情主导权

——从“首因效应”谈起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主要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而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目前我国拥有3亿多网民,虚拟社区、BBS论坛、公共聊天室、博客日志(Blog)和新闻跟帖等是网络舆论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样,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也存在“先入为主”的规律,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总是相信第一次听到的,而对后来的说法持怀疑态度。首因效应导致的“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左右人们对事件的判断力。国外学者做过一项首因效应的实验,受众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要想得到有效清除,至少需要数倍于第一时间信息的信息量。由此可见,首因效应对受众接受信息的影响很大。

  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发生后,公众的大脑对于事情真相有很多的疑问,特别是广大网民急于想从网络中获得相关信息。如果公众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那么小道消息就会占上风,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那些带有强烈情绪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干扰普通公众的判断,匿名性在给网友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让网络成了谣言的发源地,在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的同时,导致危害个人权利的舆论暴力屡屡发生。

  目前,有的地方政府多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错过了改变舆情意见流向和正负态势的良好时机,往往造成网民的情绪淤积。其实,政府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转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变“堵”为“疏”,既不堵塞信息,也非保持沉默,而是要积极主动出击,懂得利用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第一时间,一般是指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作出反应和启动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中,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政府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回答公众想知道的,诸如“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将如何处理”等问题,就能在第一时间把握公众的心理,把握公众受首因效应影响下对最早信息的第一时间占有,从而也就掌握了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惟有如此,重视发挥好“首因效应”,在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掌握话语权,才能更有效提高政府在突发性事件处理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把握网络舆情主导权 陈 艳 2009-1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66D0026CC42[A5-陈 艳≈B1-江于夫] 2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