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驾鹤去 精神励后生
——各界痛悼科学巨擘钱学森
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在这一刻停留。钱学森,多少人在呼唤这个名字,多少人在痛惜这位中国科学巨擘。
今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群众,自发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送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的横幅,横幅下面是钱老的遗像。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的钱老,仿佛熟睡一般,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学森安心走好”,钱老夫人蒋英送的花圈,摆放在钱老遗体前方。这对青梅竹马的夫妻,携手走过62个春秋,今天,依依惜别。
哀乐低回,家乡亲人来送别钱老。今天,浙江省委、省政府派专人前来送别这位浙江儿女的杰出代表;杭州、临安组织了吊唁团为这位杭州之子送行;钱老在杭州的亲属也来看“森舅舅”最后一眼。
钱老是杭州人,3岁时随家人离开家乡。但家乡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钱老爱国爱家的人格魅力,一直让家乡人民感动和骄傲。钱老去世后,杭州市民纷纷来到他的故居——方谷园2号缅怀他。
哀乐低回,校友、同事来送钱老最后一程。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手捧《追思——上海交大学子纪念钱学森学长文集》,寄托哀思。1929年9月,抱着科学救国和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钱学森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今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同事们来送别他们的首任所长。1956年1月,钱老在不到3个月时间,领导组建了力学研究所。今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员工们来送别他们敬爱的老院长。
哀乐低回,前来给钱老送行的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各界群众。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青涩稚嫩的学生,长长的队伍足足延伸了三四百米。辽宁的杨先生刚下火车,拉着行李箱就来到告别会现场。他说:“我是专门来送别钱老的,他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从美国纽约赶来送别钱老的邵女士说:“钱老为海外华人学者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低沉的哀乐、缓慢的队伍、肃穆的灵堂。告别会上午9时30分开始,但凌晨5时多就有民众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外等候。从事IT业的单女士6时多就到了告别会现场,她说:“小时候就知道钱老,特别崇拜他。”单女士和同事专门收集、整理有关钱老的资料,在网上为钱老建了纪念堂。“现在,每天都有几千人上网缅怀,最多一天有上万人在纪念堂寄托哀思。”
北京第一场雪还在融化,雪水嘀嗒嘀嗒。一位从山东赶来的老先生,眼圈红了,哽咽着说:“这是老天的眼泪。”
您的一生诠释生命价值
“钱先生是‘两弹一星’元勋,也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我们科学家的楷模,我非常怀念他。”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拄着拐杖来送别钱老。
一位位德高望重的院士、专家,出现在送别队伍中。 “没有钱老,就没有中国的航天工业。”“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位专家说:从仿制到自行设计研究我国的火箭、导弹,钱老不仅带领研制了我们自己的导弹,也培养了一支航天队伍。
“日盼百岁寿辰,近闻驾鹤西归;科学巨星全才,再有疑难问谁?”凝望着“安睡”在鲜花翠柏中的钱老,中央党校老教授吴健的思绪回到20多年前与钱老一起参加的一次次讨论会的情景。“他不仅是自然科学家,也是社会科学家,他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大科学家。”吴健研究政治经济学,1984年至1989年的5年间,钱老和吴健的课题组每周都要开一次讨论会,钱老还给吴健写了40多封讨论社会科学方面学术问题的信。“从信中可以看出钱老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高见。”钱老去世当天,吴健难抑悲痛,发出 “再有疑难问谁”的感叹。
“呕心沥血建中华崛起万世奇功,忠魂赤胆树民族奋发千秋楷模”,这是4位普通北京市民写下的挽联。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老以满腔的爱国情怀、严谨的治学精神、创新的科学精神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打动了每一位为他送行的群众。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泪眼中仰望钱老遗像,人们仿佛又听到钱老饱含深情的表白。
您的精神将照亮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告别钱老的普通民众很少有人知道并懂得钱老这些相当专业的科学特长。让人们真正感动的是他的精神: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科学的严谨,对名利的淡泊。
上午11时多,告别会临近结束,一群大学生手持菊花匆匆走进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他们是刚刚下课赶来的。今天,很多青年学生来送别钱老。海淀实验小学的马学思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今天他专门请假来送别钱爷爷。他爸爸说:“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科学家是怎么样的,什么是科学精神。”
大师逝去,后学不应惟仰望。《航天长征》报编辑部主编陈雄抱着一叠最新出版的报纸,分发给每一个来告别钱老的人。这一期《航天长征》全面介绍了钱老的生平事迹。陈雄说,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钱老、学习钱老、弘扬钱老的精神。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大三学生魏笠说:“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习钱老严谨的治学精神,有朝一日如果学有所成,更要像钱老一样报效祖国。”
钱老走了,但他还有牵挂。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钱老最关心的是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每次去看望钱老,钱老总是会问起母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我们要继承钱老的务实精神和科学精神,把钱老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培养出更多的科技领袖型人才。”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地收集钱学森文献实物的钱学森图书馆,将于2012年在上海交大建成开馆,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公众开放。
钱老走了,化作人类文明天空里一颗明亮的星,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
钱老,一路走好!
(本报1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