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民企联强企催生“升级效应”
南湖以无线传感网构筑“智能”城市
本报讯(县报道组 李刚) “当自己的产品随着国防装备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时,真的很自豪。”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耿志学掩饰不住兴奋,“背靠大企业,赢来的不仅是利润,更能鞭策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科技含量。”
让耿志学更高兴的是,前几天他与铁道部南车集团签定了一份管件供应协议,公司将为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的15辆动车组提供管件。在公司的客户名单上,笔者还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中国重汽、上海大众、徐工集团,他们让公司销售额连年翻番。
与大企业联姻的海盐民企不在少数。嘉兴亿爱思梯工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花键量具类产品,被一汽大众、北京现代等400多家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厂家所采用;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携手等等。
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虽然遭遇金融危机影响,但都保持着良好的成长势头,在逆境中依然“笑傲江湖”。究其原因,耿志学一语道破:“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过硬,还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赢得他们的定单。”近些年,海盐管件先后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六七十项;嘉兴亿爱思梯是国家复杂刀具标准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
海盐县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接轨央企,就近接轨位于海盐的秦山核电。并先后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明确把2009年作为海盐县发展核电服务外包的启动之年,邀请核电质保专家来盐举办了核电质量保证体系讲座;组织开展了核电系统与海盐企业对接,增进了解,促进合作;首次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国际核工展览会等等。
在政府的引导下,海盐本土企业纷纷摩拳擦掌接轨核电。一年多来,已经有10多家企业向核电企业提供配套供货、代理采购和技术服务。近期,浙江中达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了核级、特种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基地,项目投资6000万元。基地定位于核电专用核级管及石油、化工、电力、汽车、医药用高端领域用管,可生产国内最长的25米单支管。基地建成投产后,将年产核级不锈钢无缝钢管5000吨,可增加销售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