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国内要闻

同研珐琅瓷 共修西洋钟

两岸故宫专家 北京联手析宝

  相望于海峡两岸的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共同典藏着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宫廷珍宝。今年以来,两岸故宫打破60年来的“坚冰”,达成合作共识。两岸故宫人携手踏上破解中华瑰宝之谜的合作之旅。

  任意出入北京故宫管制区

  今年7月中旬,台北故宫博物院助理研究员陈东和博士,带着“古陶瓷的科学检测”和“清代宫廷钟表的保护与维修”两大课题走进了北京故宫。

  “我很幸运能够成为60年来第一个拿到北京故宫内部工作区通行证的台北故宫人,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事。”陈东和说。使用这张磁卡通行证,他可以任意进出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室以及实验室等管制区。

  今年3月,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实现了60年来首次互访,双方共同宣布建立包括“研究人员互访”等在内的交流机制。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学科研究背景的陈东和博士,成为首位来到北京参与两岸故宫合作研究的台北故宫人。

  他对记者表示,此次选择的“古陶瓷的科学检测”和“清代宫廷钟表的保护与维修”两个项目,是台北故宫目前非常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两方面,北京故宫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陶瓷碎片透露皇家秘密

  曾经居住着清代嫔妃的故宫延禧宫,如今辟建有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用于材料分析与检测的先进仪器,是大陆屈指可数的能观测到古陶瓷原子与分子尺度的实验室。

  台北故宫收藏的25000多件瓷器大约有95%来自北京故宫。这些陶瓷珍品汇集了汝、官、哥、定、钧宋代5大名窑的代表作,以及大量明清官窑精品。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顶峰时期的康、雍、乾珐琅彩瓷器,台北故宫就收藏了300多件,占全世界存量的绝大多数。台北故宫的文物科学实验室也陆续增购新的检测仪器,计划对古陶瓷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

  “珐琅瓷工艺曾长期被清代宫廷所垄断,这一技艺在乾隆朝以后便逐渐失传了。对珐琅瓷工艺的研究,是目前台北故宫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陈东和说。而他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正是对珐琅瓷颜料来源与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尽管只是一小片碎片,在光谱仪下却透露出丰富的信息,包括陶瓷原料和烧制工艺技术等。”陈东和表示,两岸故宫的实验室未来若能在一些共同的议题上建立合作关系,将有助于解开许多陶瓷工艺之谜。

  “中国功夫”玩转西洋钟

  “故宫文物外迁时,考虑到运输条件,不得不放弃了‘身材’笨重的1000多件宫廷座钟,只带走了部分小型座钟及怀表。60年来,由于台湾缺乏修复技师与修复经验,并未对这些钟表进行修复。”陈东和说。因此,清宫钟表修复也被列为了两岸故宫合作研究的首批项目。

  只有3名修复师的北京故宫钟表室承担着这里1500多座钟表的修复工作。据这里的老师傅秦世明介绍,北京故宫收藏的宫廷钟表制作年代在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既有英国、法国、瑞士等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作,也有清代宫廷造办处自主研发的作品。宫廷钟表作为“皇帝的玩具”,不仅具有走时、打点的功能,还能进行杂技、魔术、转花、音乐等千变万化的表演。

  故宫的钟表维修是一种依赖言传身教的传统技艺,这种凭靠经验与记忆力的手艺传承的方式至今没有改变。陈东和的“师傅”秦世明今年63岁,已经在故宫工作了35年。

  在秦世明等老师傅的“点拨”下,陈东和渐渐摸索出了维修皇室钟表的技术窍门。他指着座钟上被拆卸下来的一只小鸟对记者说:“仅仅是研究它的翅膀振动和鸣叫,就花了不少时间,现在它已经被修好了。”

  新华社记者 刘畅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两岸故宫专家 北京联手析宝 2009-11-05 48256F32002924A648257664004CFC22[A1-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 2009年11月05日 星期四